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针对肿瘤的治疗,目前多数是外科手术、放化疗、介入微创、免疫靶向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而晚期乳腺癌更是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模式。 近日,在门诊随访了一位在2年前我院肿瘤二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的高龄患者,经随访目前已达到病灶完全缓解。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个病例来了解一下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病例分享 年底,当时86岁的杜阿姨自己发现右侧乳房肿块。因杜阿姨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20余年,平时服用多种降压药物,收缩压依旧在-mmH左右,家人担心老人家压力太大加重病情,故暂给予观察。但随着肿物逐渐增大,出现了腋窝多发的淋巴结转移,并侵犯皮肤,出现可右侧腋前区、右侧乳房红肿、疼痛,胸部CT也发现双肺多发小结节灶,考虑转移不除外。 -01-07在我院行右侧乳腺肿物及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1、(右侧乳腺肿物穿刺活检)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ER(-),PR(-),CerbB-2(++),E-cad(+),CK18(+),CK5/6(-),topoIl(++),K1-67约40%(+)。2.(右侧腋窝肿物穿刺活检)转移性癌,考虑来源于乳腺。FISH检测阴性。上述检查提示患者是一位三阴性的乳腺癌,这类乳腺癌恶性程度更高,即使手术后也容易出现复发转移,而且没有口服药物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机会。考虑阿姨高龄以及高血压等病情,家属拒绝使用有效率高的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化疗。经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给予卡培他滨按周期在家中口服化疗,口服化疗后阿姨局部肿胀、疼痛减轻,在4个周期化疗后,-04-18复查胸腹部CT:右乳腺肿物、右腋窝肿大淋巴结均明显减小;双肺多发结节灶较前稍减小,转移可能;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管壁多发钙化灶,心包少量积液。治疗后阿姨局部的红肿、疼痛均明显缓解,治疗的依从性也有了很大改善,血压也控制较前平稳。 无论是杜阿姨还是子女对于治疗都更为积极,我们组织了包括肿瘤科、影像科、乳腺外科、放射物理的多学科综合讨论,认为双肺小结节性质需要进一步随访,而身体状况及家属均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决定给予杜阿姨进行同步放化疗来控制肿瘤。-06-05开始给予右乳肿物及右腋窝肿大淋巴结+右乳、右锁骨上及右下颈淋巴引流区根治性调强放疗,首先给患者实施精准定位,对于肿瘤组织精准勾画,精准治疗计划设计,既保证了肿瘤区域的足量照射,又保护了正常组织。物理师经过不断调整计划,给予患者实施精准放疗,放疗过程继续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在长达5周的治疗中,杜阿姨积极配合治疗,治疗顺利结束后定期门诊复查。 -03-17,在最近的一次门诊复查中,胸部CT提示右侧腋窝示小淋巴结显示。右乳腺体内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界不清,右乳皮肤明显增厚,密度增高,乳头周围腺体密度增高。乳腺彩超:右乳局部皮下软组织水肿增厚,腺体内未见明显占位;左乳未见明显占位。双侧腋下区未探及明显异常淋巴结。经检查疗效评价已达到完全缓解,目前患者生活质量高,无任何不适。 我们看一下 杜阿姨的CT及放疗计划 直观的看一下治疗前后的变化 .01治疗前右侧腋窝肿块 .01治疗前右侧乳腺肿块 .03右侧乳腺未见肿块显示 .03右侧腋窝淋巴结未见肿大淋巴结显示 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恶性肿瘤治疗已打破了传统单一治疗模式,日趋规范化、精准化、多元化和个体化。初期发现乳腺医院检查确诊,并需要经相关科室多学科讨论,制定规范合理个体化诊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高长期缓解率、治愈率。而放疗更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约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需要放疗的参与。放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无论在根治性放疗还是晚期复发转移患者的姑息放疗中,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做为肿瘤科医生,我们更强调重视体检,早诊早治、规范治疗。 肿瘤内科二病区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