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挂号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332503.html 在即将实现高质量脱贫、乡村振兴全力推进之际,突泉县认真贯彻落实盟委行署提出的“生态安全示范区、绿色发展引领区、乡村振兴试验区”创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抓手,高瞻远瞩、高标准推出“兴安盟金玉米雪花牛百万亩产业融合示范区”五年规划,从传统乡村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汲取优质养分,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让农耕文明传承新载体、让肉牛品质提升筑厚基。目标就是方向、标准决定质量,突泉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群众的获得感将是最好的“答卷”。 牛米春州杭盖突泉 突泉县高标准规划“兴安盟金玉米 雪花牛百万亩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蓝图 突泉县融媒体中心张明明 杭盖,一个古老的蒙古语单词。他的意思是,一个有着蓝天、白云、草原、河流、山川和树林的世界。但当“牛米春州”的存在,“杭盖突泉”呈现的可能性远不止这些,正如他们和突泉的多元文化重叠碰撞,“兴安盟金玉米雪花牛百万亩产业融合示范区”的县域品牌形象呼之欲出,这无疑是对突泉辽金文化的一次深刻回眸与审视,从而拉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让希望的田野潜力无限,看乡村振兴战略在突泉实践。 登高极目、深谋致远,突泉既定的未来五年发展战略,既符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也体现自上而下的一脉相承。脱贫攻坚战即将收尾,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已迫在眉睫。突泉县坚持富民为本原则,确定把发展金玉米和雪花牛产业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结合起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全面贯彻落实盟委行署的战略部署,把突泉县重点打造成兴安盟“金玉米雪花牛现代农业示范区”样板、兴安盟“金玉米雪花牛绿色发展引领区”样板、兴安盟“金玉米雪花牛农旅休闲体验区”样板。结合《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和《突泉县产业振兴即“产业规划”》,明确样板区内五年规划,即到年创建高标准金玉米示范区万亩、集约化经营土地达到80%以上,人均3亩高产田;30万头普通牛改良成雪花牛,人均1头雪花牛;米、牛创产值亿,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与年相比翻一番。 金玉米:让农耕文明传承新载体 十月,遍地金黄、瓜果飘香、机械轰鸣、粮食满仓。而当“金玉米”出现在庆祝丰收的喜悦里,预示着未来五年丰产又丰收、农民有奔头。 没错,到祖祖辈辈耕种的玉米地里去掘金,是突泉县未来五年推进农业发展的新布局。这不是凭空设想,而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科学规划。 突泉县是农业大县,年均日照时数小时,光热资源充足,蛟流河水灌溉下的肥沃土壤绿色无污染,又恰逢处在“黄金玉米带”下,万亩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玉米种植就占到.4万亩,显然,玉米是这里的“铁杆庄稼”,也一度成为农业种植业调整的一大难题,成为农业大县向强县跨越的羁绊。卖原粮,这条寻常路难走,更多的种粮大户就开始尝试玉米初加工这条路径。“扎根农业、专注农业”是他们的制胜法宝,黑土地是他们的最大优势,即便玉米没了保护价,只要延伸了产业链,也同样能“种金挂银”。对于玉米的产出收益,家庭农场主高金柱有一套自己的框架图:“玉米收获后,秸秆可以做饲料,卖给养殖场;玉米脱粒后玉米芯可以当做食用菌原料卖给种植户;玉米粒经过加工后,分解为玉米面等初级农产品。还没到精深加工的环节,一颗玉米的效益在我这里就被放大到几倍或几十倍了。” 从粮经并举,再到高效生态,面对更加优质、绿色的市场需求,如何加快生产方式调整,将区域资源优势切实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突泉县不断夯实农牧业基础地位,着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主抓龙头建基地、科技建园区、质量创品牌、追溯保安全,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走出了一条现代特色农牧业的发展之路,农牧业产业化呈现出争先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突泉县共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74家,其中,5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盟级龙头企业。随着尚德维康等一批在当地有影响的种植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仅有效解决了县域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也增强了以市场为导向,加速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能力。“做兴安人的安心粮仓”是企业的承诺,随之而来的是品牌效应厚积薄发,截至目前,全县35家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商标,其中省级著名商标4个、地理标识产品1个。尚德维康生产的大米进入“兴安盟大米”品牌序列;宝石粉条、三联粉条进入“兴安盟马铃薯序列”;而突泉四大名小吃之“突泉手攥面”也就是攥汤子,已成功入驻北京华冠美食广场,正以品牌化、主流化、标准化的全新模式得以薪火传承。具有浓郁突泉味道的特色小吃——攥汤子,它的原材料就是突泉盛产的玉米碴。通过浸泡发酵再磨成粉,然后纯手工挤到滚烫的开水中,就成了酸溜溜、黏糊糊、爽滑入口的攥汤子,再依据个人口味配上鸡蛋酱或韭菜酱,其美味对许多人都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一碗攥汤子,不仅仅是寻常百姓舌尖上的品尝,也是体现当地饮食文化和风土民情的一张特殊名片,更是玉米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之路,拉开了全县玉米精深加工的帷幕。 龙头企业已崛起,产业升级再启航。今年,突泉县掷地有声:“黄金玉米带”该种玉米就种玉米。未来五年,要持续发力,让“一棵老玉米”焕发“工业复兴”的青春活力,以自己的方式找寻“金玉米”。重点打造高质高效金玉米产业经济带。项目实施区域东西覆盖蛟流河两岸沿线59公里内的乡镇、南北覆盖省际大通道两侧沿线51公里内的乡镇,共7个乡镇个行政村。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促进产业升级,确保金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依托突泉县牛产业,为养而种就地转化过腹增值;进行品种内部调整,积极发展鲜食玉米、粮饲兼用型和专用玉米等功能型玉米;重视玉米的精深加工,将玉米整株“吃干榨净”,价值实现最大化。届时,突泉县的“铁杆玉米”不只是百姓餐桌上的大碴粥、攥汤子,还能变酒精,变燃料,变淀粉,变饮料,在玉米食品、化工等领域深度开发,向深层和高端转型升级。 未来五年,突泉县要让黑土地铺满金棒子;放眼当下,一根玉米秸秆已经撑起了“金链条”。作为农业大县,突泉县秸秆资源丰富,如何一“秸”多用、将包袱变财富?突泉县在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建材化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秸秆就地转化多元利用,建立了以瑞尔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鑫泰集团秸秆制瓦等企业为龙头、村屯秸秆加工厂为支撑的秸秆资源产业开发体系。为农业生态平衡、农民增收、守住绿水青山做出了大胆尝试。 丰收时节庆丰收,乡村振兴再出发。预计到年,发展金玉米主产区万亩,其中高标准金玉米种植基地50万亩、年产优质金玉米50万吨;饲料玉米种植基地45万亩、年产饲料玉米45万吨;鲜食玉米种植基地5万亩、年产高质金玉米2.5亿穗;年产秸秆万吨、青贮饲料万吨。五年时间,一穗玉米要跑出突泉加速度,万亩金玉米产业链年创产值亿元。依托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达到高产优质、科学化发展、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入市。 雪花牛:让肉牛品质提升筑厚基 在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场内,近万头安格斯牛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肌肉丰满、毛发如绸。三三两两或嬉戏、或静卧,哞哞声此起彼伏,格外壮观。 当一批批澳大利亚纯种安格斯牛漂洋过海抵达突泉,彻底改变了当地传统的养殖方式。养牛产业逐渐兴起,但高端牛肉产品仍然存在空白。事实上,以优良肉牛品种“安格斯”牛为母系与日本和牛改良,同样可以产出高品质的“雪花牛肉”。“雪花牛肉”含有大量更易于被人体吸收的活性脂肪酸,并且胆固醇含量低,其营养价值比普通牛肉高出很多,被誉为最好的牛肉。由于培育、喂养方法复杂,“雪花牛肉”的产量不高,其价格也令人咂舌,最贵的每斤价格超过千元,是普通牛肉的几十倍,成为最顶级的美味食材之一,市场供不应求。那么,我们何不养殖高端雪花牛?从繁殖到屠宰上市,最后到百姓餐桌,突泉县有了明确的五年规划,要以绿色优质金玉米全优饲料和安格斯牛为基础,创建兴安盟独一无二的“北纬45雪花牛”品牌,通过品牌创建促提升。 突泉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但是这恰恰保留住了优质、纯净的水土,也让畜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变为可能。8年以来相继建成以天兴奶牛、绿丰泉为代表的牛产业化龙头企业,陆续涌现出许多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及养殖基地,成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天兴奶牛公司年产鲜奶突破万吨,成为蒙牛集团盟内主要供奶基地。带动引导农户养殖优质奶牛,推行精细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在合作养殖、托管养殖、委托育肥等环节中实现户企联结、合作双赢;致力于形成三产融合全产业链体系的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现存栏多头肉牛,一年可创造万元的收益,成为东北区域最大的安格斯牛优良品种扩繁基地。今年又成立突泉县牛产业联合体,成立了牛产业基金会,旨在抱团发展,共同抗御可能会出现的疫情风险、资金短板、市场风险等问题。在园区建设上,规划了曙光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平台。 年,突泉县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将养殖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创新实施了“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以此为契机,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思路,采取“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等措施,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突泉县肉牛存栏总量达头,奶牛存栏头,余户贫困户通过牛产业稳定脱贫,也为非贫困户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谁说“马瘦不吃草,人穷不起早”?在突泉,“穷人想要富,神仙挡不住。”依托牛产业,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纷纷当上了脱贫励志标兵,67岁的李喜春老汉就因此在当地迅速走红,“政策不帮懒人,只要勤劳肯干,脱贫致富不难。”这是常挂在李老汉嘴边儿的一句话。 如今,突泉县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一个个深度贫困村,正在同步推进脱贫致富和小康建设中悄然发生着巨变,牵着“牛鼻子”,过上“牛”日子,突泉县畜牧业养殖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随着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势头强劲的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头戏、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标准化养殖业规模由小到大,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由弱变强,传统粗放的低水平、小规模分散养殖方式逐步被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高效经营所取代。这一切,都为创建兴安盟独一无二的“北纬45雪花牛”品牌带来更多可能。 未来五年,突泉县要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推进畜牧业由传统养殖向全产业链延展。采取小规模、大群体最终到集约化发展模式,以“合作社+农户”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放母收犊”“户养企育”“合作育肥”“寄牛分红”“自繁自育”的发展模式,实现藏牛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就地转化金玉米,实现玉米和秸秆转化增值,通过统筹规划、科学引领、重点扶持,实现肉牛良种化繁育、优质化饲养、规模化养殖。 依托金玉米产业经济带,金玉米和雪花牛深加工生产线和牛产业研发基地相继落成,塑造全盟高端雪花牛重点产业示范区。兴建以突泉县雪花牛良种繁育养殖场为中心、辐射全县个雪花牛改良站,完善“突泉县家畜诊疗改良服务中心”网点建设。到年,发展肉牛养殖专业村个、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0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0户,庭院3-10头养殖户达到4万户,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全县雪花牛存栏达到30万头、奶牛3万头。雪花牛产业链和奶牛产业链年创产值亿元。从农场到餐桌,高品质的突泉“雪花牛肉”值得期待。 农旅融合:让乡村崛起“田园综合体” 农+旅,等于什么?突泉县曙光花海花语呢喃,正欣喜的诉说着农旅结合的愿景。 未来的乡村,不仅是农村人守望的美丽家园,也是城里人向往的理想地方。曾经的曙光花海,前身只不过是一片撂荒地,现如今,这片黑土地变成了城里人的游乐园、农村人的摇钱树,曙光村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收益,当地群众通过景区务工增加收入,园区内采摘园游客也随之增多,年销售瓜果蔬菜20万公斤。新修建的自行车道更是沿着美丽村庄一路蜿蜒,环绕花海,真正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和乡村振兴全链条。 种一片花海、美一带乡村、富一方百姓。近年来,突泉县主打“山水田园”牌,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园风光、农耕文明、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突出农旅、文旅融合,让城市与乡村互动、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推动了农村产业兴旺、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年曙光花海预计接待游客8万人次,旅游收入将突破万元。旅游带动产业,是乡村振兴在曙光园区落地的重要一步,浪漫的花海大道、怡情的村中民宿,让人垂涎的美味佳肴,乡村振兴的新姿态正悄然兴起,“兴安盟金玉米雪花牛百万亩产业融合示范区”农旅结合的冰山一角已初见端倪。 当金玉米遇上雪花牛,注定是一场跨越边界的高端对话,必将是一次智慧和思想的大碰撞。未来五年,突泉县以东西为主的蛟流河流域两岸和南北干线为主的省际大通道两侧将委以重任。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意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农业功能向文化、休闲、娱乐、生态等多功能拓展,进一步催化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和黑、吉、辽三省结合部三产融合、休闲经济发展的领跑者。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 突泉县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图 以农兴旅,以旅强农,突泉县农旅融合态势喜人,却也压力倍增,这不是单纯的农业建设,是要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如何避免同质化、留住乡土味,一番深思熟虑后,突泉县农旅融合渐入佳境。未来五年,金玉米雪花牛百万亩融合示范区将以生态绿色、高质高效、城乡一体、文旅结合、循环发展的经营理念,最终打造形成全盟“现代农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样板。依托项目区内的赛银花园区、曙光园区和通用机场建设,立足环绕花海的自行车游、自驾游、阿尔山过境游优势,大力发展看曙光花海、体验聚美恒果休闲采摘、赛银花果蔬采摘、休闲农事体验、农家乐体验;大力推广认领农业、可追溯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需要的果实,即“寄菜田于民”“寄果树于民”“寄鸡牛驴猪羊于民”的寄养寄种获得成品的模式,发展高端有机食品;深度挖掘传统饮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农事体验”和“休闲观光”的内涵,大力发展与明星湖、九龙湖相匹配的曙光农家乐小吃、旅游商品一条街,重点发展以雪花牛系列产品为主的牛事体验馆、以金玉米系列产品为主的手攥面体验馆,发展牛事体验店和攥汤子体验店家以上,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农旅休闲体验示范区”,实现三产产值10亿元。 五年绘长卷,突泉向未来!这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更是意义深远的五年。如何让羸弱变得强壮,突泉县制定新战略、厚植新优势,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强的力度,凝聚“精耕细作、以苦为乐、不甘平庸、亲和友善”的突泉精神,开拓“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突泉道路,谱写杭盖突泉的绝美乐章。 图片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高乌丽汗 校对/李洋猛赫 审核/王喜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