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院 作者:医院吴东李超陈嘉林 性别:男 年龄:32 病史:因“发热伴纳差、消瘦4个月”于年4月8日收入医院普通内科。 临床资料:年12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2℃,多于夜间出现,伴畏寒、腰痛、乏力,纳差明显。无盗汗、咳痰、腹痛、腹泻、尿急、关节肿痛。外院查白细胞(WBC)21.59×10^9/L,中性粒细胞0.82,血红蛋白(Hb)g/L,血小板(PLT)×10^9/L;血涂片示白细胞增多,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骨髓涂片及活检示骨髓增生活跃,余未见明显异常。外院查体扪及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示反应性增生。多次查血培养均阴性,先后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起病以来体重下降约10kg。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 查体:慢性病容,一般情况较差。体温39.8℃,心率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75mmHg。左侧腹股沟区可扪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3cm,质韧,无压痛,活动可,余浅表淋巴结未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公式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3cm,脾肋下2cm,质韧,肝脾有触痛,肝区叩痛阳性。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7.51×10^9/L,中性粒细胞0.87,Hbg/L,PLT×10^9/L。 尿常规(-),便常规及潜血(-)。 肝肾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9U/L,总胆红素(Tbil)17.7μmol/L,谷氨酰转移酶(GGT)U/L,碱性磷酸酶(ALP)U/L,白蛋白(ALB)34g/L,乳酸脱氢酶(LDH)U/L,肌酐(Cr)70μmol/L。血沉(ESR)85mm/第1h;C反应蛋白(CRP)mg/L;铁蛋白.7ng/ml。血培养3次均为阴性。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及抗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均阴性。 超声:肝脾大,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 CT:纵隔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腹盆腔内、腹膜后、左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左肾盂、近段输尿管扩张,多发椎体局灶密度不均。 入院后患者仍高热,腰痛加重,并出现肝脾区疼痛,一般情况进行性恶化。查体发现患者肝脏增大明显,在一周内由入院时的肋下3cm增至5cm。复查WBC32.51×10^9/L,中性粒细胞0.92,Hb92g/L,PLT×10^9/L。ALPU/L,ALB29g/L,LDHU/L。 入院一周后于CT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示,肝组织内散在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结节(图1),标本革兰染色、六胺银染色及抗酸染色(-),细菌培养(-)。 图1肝脏穿刺病理(HE染色,倍) 诊断: 在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2天后,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回报(图2):符合非霍奇金淋巴瘤(HHL)诊断,为T细胞性;免疫组化:CD3(+),CD20(-),CD15(-),CD30(+),Bcl-2(+),Ki-67index50%,CD10(-),Bcl-6(-),CD5(-),CD56(-),EBER(-)。 骨扫描:多发椎体摄取增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图2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A:HE染色,倍;B:CD3免疫组化染色,倍) 治疗: 患者停用抗结核治疗,转至血液科。经过两疗程CHOEP方案化疗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腰骶部和肝脾区疼痛明显减轻,左侧腹股沟肿大淋巴结明显减小,肝脾回缩至肋下及边。目前,患者仍在血液科接受规律化疗。 分析: 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为NHL,骨扫描的影像表现也支持肿瘤,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患者究竟是一个病还是两个病?肝脏的肉芽肿性病变是用肝结核来解释,还是用NHL来解释?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虽然NHL引起肝脏如此病理改变并不为临床所熟知,但屡屡见诸文献报道,在某些国家甚至仅居于结核和结节病之后,位于肝脏肉芽肿性病变病因的第三位,因此并不罕见。从一元论的角度来看,既然NHL完全可以造成肝脏肉芽肿性病变,而本患者并无结核的其他明确证据,还是用一个原发病,即NHL来解释病情全貌更为妥当。 本例患者诊治难点在于,长期发热而又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对结核和淋巴瘤均有支持之处。对于肝肉芽肿性病变,临床医生容易将其与肝结核划上等号,但究其根本,肉芽肿性病变仅仅是一种病理改变,见于多种疾病,缺乏诊断特异性。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中国病理年会APP安卓下载端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中国病理年会APPIOS下载端 长按指纹“识别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