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网站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714638.html病例分享:安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孙鑫点评专家:安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主任李平 本期“例精图治”,由安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的孙鑫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例初诊乳腺癌多发转移的患者病例。该患者入院时情况较差,左耳后皮肤肿胀、硬化,后逐渐蔓延至左半脸及左侧颈胸部,患者肿胀部位红肿破溃明显。行细针穿刺病理示见癌细胞,免疫组化示:(左乳)细胞块中查见癌细胞,ER(-),PR(-),Her-2(++),KI-67(约30%+)。加做FISH试验阳性。行“双靶+多西他赛”方案治疗6程,第一周期化疗后皮损即明显好转,肿标逐渐下降至正常,评估疗效PR。后继续行“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方案16程,期间复查稳定,治疗期间患者诉皮肤病变组织有紧缩感,影响生活质量,结合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科室优势,对患者予以中药外敷:大黄g芒硝g冰片30g,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本期病例提示,晚期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双靶疗效明确,更早的使用,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孙鑫主治医师,临床肿瘤学博士安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安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秘书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长三角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联盟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编写专著1本,发表临床论文多篇 病例介绍 患者初诊信息: 患者,女,57岁,年因“左侧颈胸部红肿破溃两月余”入院。 既往史:有青霉素过敏史。 家族史:无家族性肿瘤史 婚姻史:已婚 ECOG1分 病史回顾: 年10月下旬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后皮肤肿胀、硬化,后逐渐蔓延至左半脸及左侧颈胸部,出现红肿,无破溃,皮温不高,未予特殊处理。 年11月患者肿胀部位开始出现红肿破溃,查颈胸腹部CT平扫:左侧乳腺内多发结节,恶性病变可能;双侧颌下、颈部、腋下及左侧锁骨上多发肿大淋巴结。乳腺超声检查提示:右侧乳腺增生,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左侧腋窝、左锁骨上下、左乳及左胸壁皮下软组织水肿。 病理诊断: .11.15行细针穿刺病理示见癌细胞,免疫组化示:(左乳)细胞块中查见癌细胞,ER(-),PR(-),Her-2(++),KI-67(约30%+)。加做FISH试验阳性 组织学分型:Her-2阳性,HR(-) 诊断:左乳腺癌伴胸壁、淋巴结及软组织转移,胸腔积液cTxNxM1,Ⅳ期 治疗经过: .11.18、11.30在外院行“吉西他滨1.6g+顺铂60mg+氟尿嘧啶1g”方案2次,并根据FISH基因检测结果示阳性,于.11.29行“曲妥珠单抗mg”一程。 .12.16查CEA12.6ng/ml,CA.20u/ml,CA.13U/ml。 .12.19入住我科,患者诊断左侧乳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Her-2过表达型,经全科讨论后建议行“双靶+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患者及家属签字拒绝。 (.12,初诊时) .12.22行“曲妥珠单抗mg”靶向治疗,于.12.30行“多西他赛mgd1”化疗,期间出现肝功能损害,对症处理后好转。 .1患者复查部分肿标较前上涨,皮损较前加重,家属签字同意后于.01.17、02.12、03.07、03.28、04.20、05.12行“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多西他赛”方案6程,第一周期化疗后皮损即明显好转,肿标逐渐下降至正常,评估疗效PR。 评估: 双靶联合多西他赛化疗阶段肿瘤标志物变化: 双靶维持阶段: 患者皮肤变化: 影像学评估: 特色处理:中医外敷 患者诉皮肤病变组织有紧缩感(考虑肿瘤退缩以后的疤痕挛缩),影响生活质量予以中药外敷:大黄g芒硝g冰片30g,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总结和展望: 最易发生皮肤转移性肿瘤的依次是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胃肠道癌,卵巢癌亦会发生皮肤转移。女性患者中乳腺癌皮肤转移最为常见。乳腺癌皮肤转移通常也是由淋巴管扩散,皮损发生部位通常在原发灶或周边的表面部位。 这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选择了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的双靶方案,2周期病情明显控制,肿瘤缩小。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在6周期时取得PR,并继续使用PH方案进行维持治疗。同时,患者在双靶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即并未出现严重的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乏力等不良反应,再次验证曲帕双靶联合多西他赛的方案能够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让患者耐受,保证生活质量。中药外用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中心及主任介绍 李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主任,江淮名医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肿瘤病学)带头人安徽医院高新院区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主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临床医学专业英文版规划教材《中医学》副主编 安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暨安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为专业特色的学科,是年安徽医院整体引进的卫生部第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肿瘤病学),也是目前安徽医院唯一引进的国家重点专科。该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肿瘤、血液专业课程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主编和“十三五”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临床医学专业英文版规划教材《中医学》的副主编单位,同时是中国中医肿瘤防治联盟、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中国抗癌学会传统医学分会等多个学会的副主委单位,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委单位,安徽省“十三五”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博士、硕士、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培养点,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培养点,是安徽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领军团队,学科在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 责任编辑:Jo排版编辑:Kaela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