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嗜血杆菌病综合防治措施

时间:2017-2-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简介:

  猪的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保育猪和青年猪多发,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根据调查,副嗜血杆菌病的真实发病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多。

  病原:

  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的病料中难以分离和培养,因而给该病的诊断带来困难。

  临床症状:

  体温40.5~42.5℃,精神不振,厌食,咳嗽,呼吸困难,眼圈青紫;关节肿大,疼痛,行走缓慢或因疼痛无法站立;有的出现。

  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是“三大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喉头充血、出血;胸腔积液,胸腔有纤维素,肺脏水肿,肺脏黏连,心肌内外膜出血,心包积液或粘连,严重的呈绒毛心脏;肠管粘连有纤维素,腹水增多;腕、跗关节肿大,切开后有胶冻样纤维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苍白等。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眼圈青紫,呼吸困难、关节肿胀、站立困难。

  2、剖检变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苍白、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

  防治措施:

1、预防可用灭活苗免疫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从10日龄到60日龄的猪都要注射,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注射一次。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有15种,而疫苗主要是针对1、2、4、5等常见的血清型、所以疫苗免疫的效果未必可靠。有条件的猪场可分离本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经纯培养后,做成自家苗,效果更加确切。

  2、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一般可在产前一周、产后一周的母猪料高利+蓝环清+维他富;断奶前3天到断奶后5天:泰妙灵+康农+蓝环清+维他富饮水;断奶后两周:复方磺胺六甲氧+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拌料。

  3、做好病毒病的疫苗免疫工作,尤其要做好是猪瘟、伪狂犬预防免疫工作。

  4、治疗上要在发病初期尽早用药,而且用量要适当加大,每隔6-8小时用药一次。注射用药可选用康农注射液、呼康、阿莫西林、、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群体口服药物可参照预防用药量加倍。

  5、绝大部分被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胸腔均有严重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一但感染此病,一般药物很难在此病灶内达到血药浓度,缓解病症。

  6、副猪的耐药性特别严重,临床中选用药物治疗时随时都会出现耐药现象,治疗难度增加。有条件的猪场可做药敏实验。

  7、副猪嗜血杆菌几乎与任何疾病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很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导致今天的各别猪场都成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受害者。

↓↓↓点击"阅读原文"









































北京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zlff/62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