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不当导致一位肉芽肿性淋巴结炎患儿母亲

时间:2016-11-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作者:医院

来源:华夏病理博客园

昨天,一位12岁患儿因右颈部淋巴结肿大一月余就诊。患儿无发热、咳嗽、盗汗、消瘦等病史。体检:淋巴结最大直径约1.8cm,活动度稍差,质地较硬,无压痛。

第一次穿刺:

见较多成熟淋巴细胞、少量类上皮细胞和一个核仁明显、胞浆丰富的大细胞(直径25um)。首先让我想到的是霍奇金淋巴瘤,但仔细寻找没有发现非常典型的肿瘤细胞。鉴于前面的教训(博文:第一次细针穿刺误诊为淋巴结炎的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我和家属说由于具有诊断性的细胞较少,需要再穿一针,排除淋巴瘤的可能。家属不解并有点紧张起来。这时同事来和家属说:我们看到了类似于结核的细胞,所以要排除结核。

第二次穿刺:

见较多类上皮细胞,未见核仁明显的大细胞,背景为成熟淋巴细胞,未见坏死。抗酸染色阴性,诊断为:肉芽肿性淋巴结炎,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排除结核等疾病。

患儿母亲拿到报告后,非常担心,反复问了三遍:这个疾病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因为我的言语不当引起了患儿母亲的担忧。当诊断不确定时,我们和家属沟通时如果可以的话首先要说是良性的疾病,以免最后即使诊断为良性病变,患者及家属都可能会有一定的担忧。

因为抗酸染色阴性,我们对此疾病的诊断也是点到为止。翻阅书本,结核性淋巴结炎细胞学表现主要分3种类型:

(1)上皮样肉芽肿无坏死:可见成簇和散在类上皮细胞,有大量反应性淋巴细胞,而郎罕斯巨细胞少见;

(2)上皮样肉芽肿有坏死:类似上述类型,但出现不同数量退变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残核,大量坏死物;

(3)坏死无上皮样肉芽肿:在薄层坏死碎片中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散在组织细胞。

肉芽肿性淋巴结炎可以分为非坏死性、坏死性和化脓性。

(1)非坏死性淋巴结炎:非坏死性上皮样肉芽肿通常是对恶性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或癌)的非特异性反应。

(2)坏死性淋巴结炎:包括分枝杆菌、真菌和细菌在内的微生物可以造成坏死性肉芽肿(这里是说分枝杆菌可以造成坏死性肉芽肿,我们的病例就可能是非坏死性的淋巴结结核?)。

(3)化脓性肉芽肿:猫抓病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等疾病可以表现为化脓性肉芽肿形态。

淋巴结虽小,但里面的内容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

参考书籍:

[1]陈刚,李小秋,主译.血液病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傅新文,主编.头颈部病变临床细胞学[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华夏病理APP

长按







































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
拉萨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ysbj/20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