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 http://m.39.net/pf/a_5231213.html 1.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耳部、胸部、皮下、隔肌出血 扁桃体出血、坏死 淋巴结出血 淋巴结出血 下颔、髂内、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出血 肝门、肺门淋巴结出血 胸腺出血 喉头及会厌软骨出血 肺出血 肾脏出血 肾及其皮质、乳头出血 输尿管出血 膀胱粘膜出血 脾脏梗死 脑膜出血 胃黏膜和肠系膜出血 肠溃疡、扣状肿 扣状肿 肋软骨交界处骨化线 2.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特别是2~4月龄仔猪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寒冷、季节交替时发生率高 3.猪丹毒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rhusiopathiae),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皮肤出血和疹块 淋巴结病变 肺脏病变 脾脏病变 脾脏白髓周围红晕 肾脏病变 肝脏显微病变 心脏病变 心脏显微病变 胃黏膜病变 关节病变 4.猪肺疫 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 猪肺疫肺脏 5.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C、D、F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急性型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以关节炎、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及组织化脓等为特征。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致病性链球菌所致的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为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多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链球菌 心疱积液 6.猪弓形虫病 猪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的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约有至少5亿人感染弓形虫。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的猪只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我国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分布十分广泛。经全国各地的调查,证实我国各地均有人和家畜弓形虫病。 肝脏和脾脏病变 脾脏病变 肺脏和肾脏病变 7.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名Aujeszkysdisease,AD)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后来由匈牙利科学家首先分离出病毒。 病原 死胎及木乃伊 肝脏病变 脾脏病变 肾脏病变 淋巴结及脑显微病变 8.日本乙型脑炎 日本乙型脑炎又名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猪主要特征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 死胎及木乃伊 神经症状和脑炎 睾丸炎 9.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 死胎及木乃伊 10.猪繁殖障碍 猪繁殖障碍症是一种疾病,(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仔、少仔和公、母猪的不育等)为特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已越来越多,并成为影响规模猪场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 流产及死胎 呼吸症状 蓝耳症状 肺炎 11.布氏杆菌病 猪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人兽共患的一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母畜发生流产和不孕,公畜可引起睾丸炎。对人则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及肝、脾肿大。本病分布广泛,可严重地损害人、兽的健康。 睾丸炎 12.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猪口蹄疫一般多发于冬春季节直接和间接接触都能使猪患病,如病猪、泔水、被污染的饲养用具及运输工具等都能传播。 鼻部及舌部水疱 鼻镜部水疱及水疱液 蹄部水疱 虎斑心 13.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swinevesiculardisease,SVD)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猪的蹄部、口腔、鼻端和母猪乳头周围发生水疱。该病首次发现于年,是猪的一种比较新的传染病。 症状及鼻端水疱 14.猪痘 猪水疱病(swinevesiculardisease,SVD)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猪的蹄部、口腔、鼻端和母猪乳头周围发生水疱。该病首次发现于年,是猪的一种比较新的传染病。 皮肤病变 皮肤病变 15.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 病原 呕吐与腹泻 呕吐 肠管病变 胃黏膜和肠粘膜出血 小肠绒毛显微病变 肠绒毛变化 脱水和病死仔猪 16.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以排出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剖检有肠炎和败血症变化,有的无明显病变。 病原 症状 黄痢 肠管变化 肠胃显微病变 17.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下痢、排出灰白色粥状粪便为特征。剖检主要为肠炎变化。仔猪白痢在我国各地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养猪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白痢 18.猪梭菌性肠炎 该病由于C型产气荚膜梭菌及其芽胞在人畜肠道、粪便、土壤等广泛存在。新生仔猪通过污染的母猪乳头、地面或垫草等吃入本菌芽胞而感染。该病多发于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发病很少。同一猪群内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最高可达%,病死率20%~70%。该病一旦传入一个猪群,病原就会长期存在,如果预防措施不力,该病可连年在产仔季节发生,造成严重危害。 症状 肠管病变 19.猪气喘病 该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猪群中可造成地方性流行。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低;种母猪感染后,也可传给后代,导致后代不能作种用,在一般情况下本病死亡率不高,但在流行的初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时,引起继发性感染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支原体 呼吸症状 肺脏病变 肺脏显微病变 20.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可全年传播。猪流感多被辨识为丙型流感病毒(C型流感病毒)或甲型流感病毒的亚种之一。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症状 2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Infectiouspleuropneumoniaofswine)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是猪的一种重要呼吸道疾病,在许多养猪国家流行,已成为世界性工业化养猪的五大疫病之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抗生素对本病无明显疗效。 肺脏 22.猪肺丝虫病 由猪肺线虫(后圆线虫)引起的一种线虫病,成虫寄生于支气管中,所产虫卵随气管的分泌物进入咽部,随吞咽再进入消化道,后随粪便排出外界。虫卵被蚯蚓吞食,幼虫逸出卵壳,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变为第一期幼虫。再经两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感染性幼虫)。猪在采食或拱土时,吃进蚯蚓,第三期幼虫经肠壁淋巴管、肠系膜淋巴结、腔静脉和心脏而到达肺血管,最后转入肺泡和支气管,在此发育为成虫。 肺脏病变 23.猪水肿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都有发生。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最为常见,瘦小仔猪少发生。带菌母猪传播给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常限于某些猪场和某些窝的仔猪。饲料饲养方法改变,饲料单一,气候变化,被污染后的水,环境,用具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机率增加和症状加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秋季。如初生得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病原 猪水肿病 皮肤及眼睛水肿 胃壁、胃黏膜病变 肠管及系膜水肿、充血 心脏水肿 脑部非化脓性脑炎与脑软化 24.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临诊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流鼻血、颜面变形、鼻部歪斜和生长迟滞,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病原感染猪只后,损害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极易感染其他病原,引起呼吸系统综合征,增加猪的死淘率。本病常发生于2~5月龄的猪,现在几乎遍及世界养猪业发达的地区,我国许多地区亦有本病发生。 鼻甲骨 25.猪结核病 猪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病理特点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病变。 肺脏和脾脏 26.猪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引起猪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临诊上以全身出血、消化机能紊乱、腹水、神经症状等为特征。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并不是单一物质,而是一类结构极相似的化合物。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污染玉米、花生、豆类、麦类、秸秆等。黄曲霉毒素主要分布在肝脏,可经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而发生羟化、脱甲基和环氧化反应。黄曲霉毒素影响DNA、RNA的合成和降解,蛋白质、脂肪的合成和代谢,线粒体代谢以及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黄曲霉毒素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形性。 黄曲霉肝脏病变 27.猪囊虫病 猪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猪囊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们俗称患囊虫病猪的肉为米猪肉。 肌肉病变 病院与心脏病变 28.猪细颈囊尾蚴 猪细颈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tenuicollis)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引起的。泡状带绦虫分布甚广,家畜常见寄生,寄生数量少时可不显症状;如被大量寄生,则可引起消瘦、衰弱等症状。 细颈囊尾蚴 29.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Ascariosis)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呈世界性流行,集约化养猪场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17%~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率可下降30%。严重患病的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因此,猪蛔虫病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猪蛔虫 肝脏病变 30.猪旋毛虫病 病猪轻微感染多不显症状而带虫,或出现轻微肠炎。严重感染,体温升高,下痢,便血;有时呕吐,食欲不振,迅速消瘦,半个月左右死亡,或者转为慢性。感染后,由于幼虫进入肌肉引起肌肉急性发炎、疼痛和发热,有时吞咽、咀嚼、运步困难和眼睑水肿,1个月后症状消失,耐过猪成为长期带虫者。 旋毛虫 31.猪鞭虫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幼畜,1.5个月龄的仔猪即可检出虫卵,4月龄的猪,粪便中虫卵数和感染率均很高;而且14月龄以上的猪很少感染。由于厚厚的卵壳保护,虫卵的抵抗力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夏季发病率最高。 32.猪疥螨 猪疥螨主要是由于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疥螨及其卵污染的舍圈、垫草和用具间接接触而引发感染。幼猪喜欢挤堆躺卧,也是造成本病迅速传播的重要因素。此外,猪舍阴暗、潮湿,环境卫生差及营养不良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秋冬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本病蔓延最快。猪疥螨多见于种猪和5月龄以下的猪。 疥螨 免责申明: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