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不可治愈”的淋巴瘤其实并非绝症?专家说:别放弃··· 工作加班加点,生活琐事繁多,熬夜晚睡成为常态。 如果你的生活也是这样,甚至出现身体乏力、高烧, 真得给你提个醒儿,小心淋巴瘤盯上你。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据了解,淋巴瘤是年轻患者最多的肿瘤之一。淋巴瘤为什么容易盯上加班族?它是如何一步步危害身体健康的? 今天的《新疆名医堂》节目邀请医院淋巴瘤内科及乳腺内科主任杨顺娥教授给大家解疑答惑: 回答这个问题前,咱先弄清楚“淋巴”是个啥?淋巴包括淋巴细胞、淋巴器官和淋巴管道,淋巴细胞是人体的主要免疫细胞,是保护人体抵抗感染、肿瘤和其他外部危险的“主力部队”。 淋巴器官的功能是生产、加工和储存这些“主力部队”的,淋巴管道负责输送,这套系统就构成了人体的“守护系统”。 广义说的话,除了毛发中没有淋巴器官外,所有的脏器都有淋巴系统的存在。所以,淋巴瘤可以发生在人体除了毛发之外的任何部位。 淋巴瘤是恶性肿瘤吗?这个问题是肯定的!淋巴瘤简单说,就是正常淋巴细胞癌变了,正常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还有不同的发育阶段,淋巴瘤也有很多亚型。 目前WHO分类的淋巴瘤的亚型近百种!所以淋巴瘤的诊断比较费时费事,因为我们不仅要弄清楚是否是淋巴瘤,还要弄清楚是哪个亚型的淋巴瘤,以及这些“癌变”的淋巴瘤细胞都分布在哪些部位。 诱发淋巴瘤的原因?慢性感染,反复炎症,比如儿童; 慢性应激,压力,比如中年人; 免疫失调,比如老年人。 淋巴瘤的主要易感人群?学龄儿童、中考、高考学生, 50岁以上的成功人士或者压力大的职业。 自身免疫性问题 病毒感染者、携带者 癌症家族史 淋巴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常见的有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血象异常、发热,或者各种淋巴器官受侵的表现:皮肤病变、贫血、盗汗、消瘦、神经系统病变、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等等淋巴瘤表现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因此也被称为“最会伪装”的疾病,由于淋巴瘤初期没有痛感,多数人很容易误认为只是感冒或劳累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目前采用哪些治疗方法?化学治疗是目前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其次是放疗。针对淋巴瘤的不同类型和病人的其他情况,来选择一个最佳的联合化疗方案。对于那些具有高危因素和首次治疗后敏感复发者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治愈淋巴瘤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在淋巴瘤的诊疗方面医院淋巴瘤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于年率先在新疆开展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工作,并于年获自治区科技成果奖,这项新技术医院淋巴瘤的诊疗水平跻于国内先进水平,位居新疆领先地位。 目前的治疗手段,淋巴瘤能否治愈?淋巴瘤是一种可能得到治愈的恶性肿瘤!好在淋巴瘤的分期并不像其他恶性肿瘤那样重要,分期只是决定预后的多个因素之一,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细胞对化疗方案是否敏感更加重要,因此,不必因为病情发现较晚就感到绝望和懊恼。 误区1:颈下有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瘤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是颈部、腋下或者腹股沟有一个肿大的淋巴结,但淋巴结肿大并不都是淋巴瘤,大多数肿大的淋巴结,尤其是儿童,是由感染引起的。 因为感染而生长的淋巴结被称为反应性淋巴结或增生淋巴结,如果是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在感染消失后的几周内,淋巴结会恢复其正常的大小。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能自行下诊断,当怀疑是肿瘤时,必须经过专业的医疗诊断才能判定结果。 误区2:淋巴结肿大,无痛就没事上面说的情况是,淋巴结肿大并不代表一定得了淋巴瘤。但是有些人就会觉得,淋巴结肿大,既然不痛,那么自然而然过段时间就消掉了,没有什么大事。 可是,淋巴瘤起病的初期表现是在脖子、腋下、腹股沟等出现无痛型的淋巴结肿大,常会被患者忽视,错过早期最佳的治疗时机。 误区3:得了淋巴瘤,做手术切除就可以了淋巴瘤放疗和化疗的持续改进,使得许多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正在减少,所以手术切除在淋巴瘤这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变得更次要了。现在手术主要被呼吁用来进行淋巴瘤的诊断而不是治疗。 误区4:化疗和放疗副作用很大,不如偏方来得安全目前常用的化疗和放疗方案都是经过多重研究、多次验证制定的,在使用时,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多种因素进行专业的个人治疗,随时根据情况调整。 而化疗和放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是很正常的,如恶心、呕吐、健康血细胞减少等。不少患者会相信一些没有来源的“偏方”,反其道而行,错过最科学的治疗手段。 误区5:得了淋巴瘤很恐惧,就等于“判死刑”很多人“闻瘤色变”,认为只要有“瘤”“癌”之类字眼的,就一定是不治之症。对于淋巴瘤,千万不要因为一些错误的认知,让原本可以接受正规治疗的淋巴瘤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其实不然,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平均为69%,而10年的生存率为59%。因此,患者应打消对淋巴瘤的恐惧,积极合理地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淋巴瘤?一年体检一次。 别熬夜,免疫系统一般都是在夜间人体睡眠时进行恢复。 预防癌症,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戒烟、不挑食,别吃霉变食品及烟熏油炸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豆类、菌类。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学会自身心理调节。 编辑:杨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