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有所知有所不知

时间:2020-10-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急诊医学资讯??病例讨论

发热,有所知、有所不知!

浙二医急诊科张斌王奇

??病史

患者,女性,73岁。

主诉:发热3天

3天前患者出现发热,最高温度39℃,伴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医院就诊,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具体不详),遂联系转入我院。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不适,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

半月前家禽接触史。

??体格检查

脉搏:86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75mmHg、体温:39.3℃。神清,精神软,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灵敏,视力粗测可,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性杂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可闻及肠鸣音。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无增减。双侧巴氏征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4月20日半夜实验室检查

4-21胸部CT

两下叶支气管感染,两下胸膜增厚。

4-21床边超声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未见明显异常,估测LVEF:50%~60%,未见明显心包积液。

??初步诊断

1、发热(流感?)

2、白细胞减少

3、血小板减少

??治疗

达菲75mgBID

拜复乐mgIVGTTQD

瑞白ug皮下注射ONCE

??复查

4月21日上午实验室指标

??治疗

1、排除甲流、乙流。

2、加用阿拓莫兰1.2gBID护肝。

3、达菲治疗基础上,隔离观察。

4、进一步完善各项检查。

??病情进展

少量牙龈出血

发现右颈后淋巴结肿大

4月21日下午实验室指标

4月23日实验室检查

4月24日,肝损持续加重,予以输注血浆改善凝血功能

??这是什么

4月24日患者家属给患者擦身时发现患者后颈部一破溃结痂。

感染科会诊意见:

病史近悉:患者,女性,73岁。8天前患者去树林时曾感后颈部被不明虫子叮咬,随后出现头晕、呕吐、发热。

查体:可见后颈部可见一破溃结痂处。

辅助检查:白细胞低、血小板低下、CRP正常、凝血功能异常,肝损持续加重、尿蛋白(2+)、登革热抗体阴性。

诊断:考虑恙虫病等虫媒为媒介的疾病。

处理:查恙虫病抗体,建议给予多西环素mgbid口服1-2周。

鉴别诊断

一、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传播媒介为恙螨幼虫。

??流行病学:夏秋季节,发病前3周内在流行地区有野外作业史。

??临床特点: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

??毒血症症状: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颤,继而发热,体温迅速上升,1~2天内可达39~41℃,呈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型。

??焦痂及溃疡:本病特征,约见于67.1%~98%的患者。发病初期于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一般不痛不痒,不久形成水泡,破裂后呈新鲜红色小溃疡,边缘突起,周围红晕,1~2天后中央坏死,成为褐色或黑色焦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1cm,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其底面为淡红色肉芽组织,干燥或有血清样渗出物,偶有继发化脓现象。

??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异常肿大,近焦痂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尤为显著。

??其它临床表现:50%患者有脾大;10%~20%患者肝大。部分病人可见眼底静脉曲张,视乳头水肿或眼底出血。心肌炎较常见。

??实验诊断: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减少,最低可达2×个/L,亦可正常或增高;分类常有核左移。

2.血清学检查:外斐氏反应病人单份血清对变形杆菌OXk凝集效价在1:以上或早晚期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增长者有诊断意义。最早第4天出现阳性,3~4周达高峰,5周后下降。

??治疗

1、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食或软食,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高热者可用解热镇痛剂,重症患者可予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状,有心衰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

2、病原治疗:强力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对本病有特效。

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本病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因疫源地分布差异,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调查发现该病存在人传人的聚集性疫情,说明急性期病人血液具有传染性。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产、生活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L,重症可降至1.0×10/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正常;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L,重症者可低于30×10/L。

?尿常规检查: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

?生化检查: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AST、ALT等升高,尤以AST、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钠血症,个别病例BUN升高。

?病原学检查。1.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2.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诊断依据: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

*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

*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

??治疗:

?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应当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等。

?不能进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当及时补充热量,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尤其注意对低钠血症患者补充。

?高热者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

?有明显出血或血小板明显降低(如低于30×10/L)者,可输血浆、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低于1×10/L),建议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到底什么病?

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讨论!

(另:欢迎同行们投稿,与大家一起分享病例!)

小e生

共同进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jbzd/112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