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去携手抗艾重在预防201

时间:2017-4-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看到这张图,是不是有种揪心的赶脚

这种触目惊心的廋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生病了

生的是人们谈之色变的“艾滋病”

但是“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真的知道吗?

图为“艾滋病病毒”(图片来源于网络)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称后天免疫缺乏综合征,英语: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音译为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而这种综合征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组织(mucosa)的口腔、生殖器、肛门等或带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而传染。

从年艾滋病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开始,世人对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误解和恐惧就从未停止。艾滋病的形象被严重的妖魔化:从最初艾滋病被视作“性病”,到艾滋病通过“唾液”和“蚊子”传播。这些误解,让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孤立。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每年的12月1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今天是12月1日,又是一年“世界艾滋病日”,团区委组织我区青年志愿者十余人参与到“携手抗艾重在预防——綦江区第29个‘世界艾滋病’宣传活动”中来。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艾滋病,宣传手册可都好多种呢

有关于艾滋病基本知识、如何预防、咨询检测......

志愿者们正在向大家发送宣传手册

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艾滋病,减少对艾滋病的误解

现在,快来和团团一起看看,对于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我们有哪些刻板印象应该改一改?

误区一:艾滋病患者身体骨瘦如柴、残败不堪?

大多活不了多久?

在社会宣传中,艾滋病患者总是呈现一副令人害怕的狼狈相。医院张贴的海报上,艾滋病人全身瘦弱,体表出现溃烂和各种奇怪肿瘤;影视剧中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的过程也痛苦而迅速:

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梦境中的夏洛遭遇背叛被感染HIV后短时间内濒临死亡;

电影《最爱》的结尾,章子怡饰演的琴琴,把自己浸在冷水里,给同样感染HIV且已经发病的丈夫降温。

感染艾滋病,真的很快就会死么?

走出误区:

艾滋病患者很长一个阶段没有症状,

而且现有医疗水平可以极大延长生命

艾滋病患者感染后,会有以下三个阶段:

1、急性期:艾滋病感染者感染艾滋病后,几周内只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例如发烧咽痛、头晕无力、关节疼痛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2、潜伏期:在这个阶段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正常人无异,只是体液内会携带HIV病毒。病毒潜伏的时间一般在7-10年左右,甚至有些携带者可以长达12年不发病。

3、发病期:在这个阶段,艾滋病携带者才真正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出现由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所以,恶疾缠身的恐怖形象并不能代表艾滋病患者。而且现代医疗手段中的鸡尾酒疗法:即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艾滋病,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延缓病程进展,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时间维持在20-40年左右,在此期间他们和正常人无异。

误区2:艾滋病怎么传染?有口腔溃疡和胃溃疡就要离他们远远的?

在征集活动的留言中,有一位网友的留言是这样的:

近年来,艾滋病传染防治知识不断普及,我们都知道艾滋病通过性行为,母婴以及血液进行传播,因此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不会被传染。

可是,如果消化系统中有溃疡创面会不会有危险?

走出误区:

就算有溃疡,只要避免跟艾滋病携带者浪漫热吻,就很安全,不需要“远离”。

首先,艾滋病携带者的口水中HIV病毒含量极小,如果想要使唾液中的病毒达到致感染量,恐怕要一次吞下20毫升以上感染者的唾液,所以我们都知道和艾滋病人一同进食不会有危险。而且,HIV病毒只能存活在新鲜的血液和体液中,所以尽管有胃溃疡,只要不让溃疡创面直接接触艾滋病人的血液和大量体液,就不会有感染的危险。

误区3:艾滋病母亲不能生孩子?孩子也会患上艾滋病?!

众所周知,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据初步估计中国各地艾滋病感染者中14岁以下儿童约有人左右,他们大多是被母亲传染。艾滋病孕妇能不能生孩子?

在此前的调查中,有34%的网友认为,艾滋病孕妇生孩子会让孩子也受到传染。但更多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医疗手段可以阻断传播。到底哪个才是真相?

走出误区:

母婴阻断技术的成功率几乎可以达到98%,

艾滋病孕妇也能放心生!

艾滋病母婴阻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怀孕后,通过孕妇用药、婴儿出生时用药以及人工喂养,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给孩子。

现代医学证明,有效的艾滋病母婴阻断可以将母婴垂直传播率降至2%左右,这比我国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6%-8%还要低很多。所以,如果只从新生儿的健康角度考虑,艾滋病孕妇生育下一代不会有任何问题。

误区4:艾滋病人“扎针”、“往食物里滴血”报复社会?

相信你一定收到过这种善意提醒的信息:

什么?!艾滋病感染者又双叕出来搞事情?

近年来,各大城市中“艾滋病患者”报复社会的传言时有发生,这些谣言不仅让百姓们人人自危,更是让艾滋病患者和健康人站在了对立面,矛盾愈发尖锐。

在此前的调查中,更是有超过半数的网友认为艾滋病患者报复社会的行为不得不防。

走出误区:

“滴血传染”纯属谣传,目前尚无扎针传染艾滋病的病例。

其实,艾滋病携带者也可以很阳光!

首先,在食物中滴血传染的言论纯属谣传,因为在自然界环境中HIV病毒可是娇弱的很!热菜的高温可以轻易杀灭它,而凉拌菜中的酱油醋辣椒和蒜泥对它也并不友好,所以担心被传染不敢出门吃饭的小伙伴们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其次,虽然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刺中确实有可能传染艾滋病,但小伙伴们也不必太过惊慌,因为这种途径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只有0.33%,是极小的。

就像前面说到的,艾滋病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极短;针头上携带的血液和体液数量也极小,很难达到传染所需的数量。目前为止,尚没有类似通过“扎针”染上艾滋病的案例。而且,如果你真的被艾滋病人使用过的针头扎中,还可以在24医院进行药物阻断治疗,来达到百分之百阻断病毒的效果。

走出这些误区,你还会畏惧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么?

来看看这位网友的留言

正如他所说,在我们身边更多的HIV病毒携带者过着正常人的生活,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用自己的经历回报社会:从年开始,HIV病毒携带者秀娟成为了红丝带之家的一名志愿者,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其他病友进行同伴教育,帮助他们走出阴霾,重建信心。近年来,各地的“红丝带”组织中“携带HIV病毒”的志愿者成了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有效预防艾滋病

从个人习惯出发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早期症状要警惕

部分患者在感染HIV初期无临床症状,但大部分HIV感染后6日至6周可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艾滋病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

1、持续广泛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1厘米左右,坚硬、不痛、可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

2、数周以来不明原因发热和盗汗。

3、数周以来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疲乏。

4、食欲下降,两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

5、数周以来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呈水样,每日10次以上。

6、气促、干咳数周。

7、皮肤、口腔出现平坦或隆起的粉红、紫红色大斑点,不痛不痒。

8、咽、喉部出现白膜。男性阴部出现鳞屑性斑,痒;女性肛门瘙痒、阴道痒、白带多按妇科病治疗久治不愈。

9、头痛、视线模糊查不出其他病因。

当出现上面三个以上症状又有高危行为者,医院检查

检查方式要科学

1.机体免疫功能检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细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细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μl,CD4/CD81.0,(正常人为1.25~2.1),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试阴性,有丝分裂原刺激反应低下。NK细胞活性下降。

2.各种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

如用PCR方法检测相关病原体,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3.HIV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检测法、免疫印迹检测法、放射免疫沉淀法等,其中前三项常用于筛选试验,后二者用于确证试验。

4.PCR技术检测HIV病毒

将艾滋病毒从我们身边逐出,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公益组织等共同发力;而改变全社会对艾滋病感染人群的误解与歧视,更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唯有大声呼吁: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知识、加大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够远离艾滋病的侵袭,在阳光下挥洒自己的青春。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国之声和新华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昆明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jbby/68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