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郭伟.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靶向治疗临床应用述评.口腔颌面外科杂志,30(3):-.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靶向治疗临床应用述评 郭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随着肿瘤分子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策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传统的治疗方式,靶向治疗在适合的患者中,具有效果更好、毒性低的特点,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临床效果愈加显现。本文就近年来CD20、EGFR单克隆抗体等在治疗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进行述评。 [关键词]述评;临床应用;靶向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 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排列第6位(不包括甲状腺癌),其中约90%是鳞状细胞癌,居首位;根据临床大样本资料,位居第2位的是恶性淋巴瘤[1]。对于早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和放疗的治疗模式,其预后及远期生存率较好,5年生存率分别可达80%~90%、65%~80%。但临床上大部分患者确诊时,肿瘤已发展至Ⅲ期或Ⅳ期,而其中约17%的患者确诊时就已经错失了手术机会[2-3]。Ⅲ、Ⅳ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约为40%~60%,3年生存率仅为30%~50%[4-5]。如何提高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肿瘤分子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策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方向。本文就近年来CD20、EGFR单克隆抗体(单抗)在治疗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述评。 1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是特异性结合跨膜抗原的人和小鼠嵌合单抗。CD20抗原位于前B淋巴细胞和成熟B淋巴细胞的表面,在95%以上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表达,而在造血干细胞、正常浆细胞或其他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国内外大样本有关应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与单独化疗患者的生存数据分析结果,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0年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单独应用CHOP方案延长了近5年;联合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的免疫化疗(R-CHOP方案)明显改善了滤泡性淋巴瘤的总生存率,同时降低了1/3的转化风险;利妥昔(美罗华)的维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时间。②B细胞淋巴瘤:目前美国综合国立癌症网(natio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