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肿瘤综合治疗分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1-1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下午13:10,头颈肿瘤综合治疗分会场的主题演讲及讨论开始了。首先由大会执行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医院的徐震纲教授做开幕致辞。

中医院徐震纲教授

此阶段共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医院嵇庆海教授、医院郑向前教授、医院杨安奎教授主持。

香港医院RaymondTsang教授发言

香港医院的RaymondTsang教授带来了他与JosephChung教授及团队其他成员的研究成果,他的演讲主题为《Transoralroboticsurgeryfororopharyngealcarcinoma》。Tsang教授就解剖、缺损修复、降低术后胃管带管率、降低术后出血率等方面介绍了经口入路口咽癌方面的机器人手术的优势。JosephChung教授的团队还为我们带来了手术视频资料,展示了精湛的机器人手术技术。

医院于振坤教授发言

医院的于振坤教授进行了主题为《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部鳞癌中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的演讲。于教授首先介绍了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功能和特征、检测技术历程、临床研究历程、临床应用价值、捕获原理技术,并阐述了他们团队应用CellCollector捕获技术率先在国内开展头颈肿瘤方面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的初步成果,并介绍了他们团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医院郭朱明教授发言

医院郭朱明教授带来的是《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郭教授总结了甲状腺癌中的相关靶点分子、信号转到通道、不同分子靶向药物针对的靶点,并介绍了难治性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郭教授着重介绍了两种药物Larotrectinib和Vemurafenib在治疗难治性甲状腺癌中的疗效评价,以及Dabrafenib和Trametinib在甲状腺未分化癌中的疗效评价,为治疗难治性甲状腺癌及甲状腺未分化癌带来了新希望。

天津医院王旭东教授

天津医院的王旭东教授用《中晚期下咽癌的综合治疗》报告了他们在中晚期下咽癌方面的治疗经验。下咽癌具有侵袭性强、预后最差的特点,王教授首先回顾了下咽癌治疗的历史变革,进而介绍了下咽癌治疗的进展,目前诱导化疗已作为首选推荐于中晚期下咽癌的治疗。他们的团队收集了天津医院-年有完整病例的患者资料,发现诱导化疗在局部控制、保留喉功能方面的优势。王教授最后总结道:中晚期下咽癌应以综合治疗为主,提倡诱导化疗,手术治疗仍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倡导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或可成为该领域的新方向。

医院李振东教授

来自医院的李振东教授的演讲题目为《下咽癌治疗模式的选择》。李教授首先概述了下咽癌的基本特征、生物学行为,并介绍了国外下咽癌治疗的模式。进而李教授报道了他们中心例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为A组,以术后辅助化疗为B组,在一年生存率、喉功能保留率、生存质量方面A组展现了优势,提出了以诱导放化疗作为筛选放化疗敏感患者进而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新思路。

首都医科医院陈晓红教授

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陈晓红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例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及预后分析》,报道了-年间例患者的长期随访的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对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中的术式选择(内镜手术or开放手术)、放疗获益及预后不良因素进行了初步讨论。

医院郭良教授

医院的郭良教授报告的题目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手术治疗》,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郭教授通过5例典型病例介绍了他们团队从诊断、手术治疗到术后随访的诊治方法。郭良教授提出的方法,对临床有较强指导意义。

上海交通医院陈一铭医生

上海交通医院的陈一铭医生代替季彤教授报告了他们团队研究,题目为《头颈部骨肉瘤患者疾病相关性死亡分析》,骨肉瘤死亡率较高,而死亡主要归因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他们的团队纳入了例患者的随访资料,发现放化疗有助于提高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期、带瘤生存期,肯定了多学科治疗在头颈部骨肉瘤治疗中的价值,为更好的治疗头颈部骨肉瘤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陈一铭医生完成他的演讲后,14:46-15:00与会专家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就上半场的各专题演讲进行了认真严谨地分析讨论,各位教授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至此,头颈肿瘤综合治疗分论坛上半场专题演讲圆满结束。

下午15:10茶歇过后,精彩的下半场主题演讲及讨论继续进行。

下半医院蔡志刚教授、中医院王晓雷教授、首都医科医院陈晓红教授主持。

中医院刘绍严教授

中医院头颈外科的刘绍严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头颈部复杂瘘的修复:非肿瘤性气管食管瘘和医源性食管瘘》。气管食管瘘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术后并发症,死亡风险较高,气管食管瘘主要依靠手术修复。刘绍严教授首先从术前评估、术式选择等方面介绍了非肿瘤性气管食管瘘的诊疗过程,并通过图片等资料展示了食管修补、气管瘘口复位等手术技术。然后介绍了医源性食管瘘的成因及治疗方法。刘教授介绍了他们团队在非肿瘤性气管食管瘘和医源性食管瘘方面的修补经验,展现了高超的手术技巧。最后,刘教授倡议,对于此类疾病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便让更多患者获益。

医院李超教授

医院的李超教授报告的题目为《现代外科在头颈肿瘤多学科治疗中的价值》,该演讲对外科手术治疗在头颈肿瘤治疗中的价值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兼顾功能和形象的复合型重建手术的新理念。

医院杨安奎教授

医院的杨安奎教授报告了他们团队的研究——《局部晚期喉(咽)癌的喉功能保留治疗——单中心经验》。杨安奎教授报道了医院-年初治例局部晚期喉癌、下咽癌的患者资料,以放疗、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放疗、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四种方式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保留喉功能组与手术组,评估了患者生存率、局部控制率等方面是否有差异。为在局部晚期喉(咽)癌治疗中开展喉功能保留手术、诱导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院头颈外科张宗敏教授

中医院头颈外科张宗敏教授带来了《颈段食管癌喉功能保留术式初探:气管横断复位入路》。以往颈段食管癌手术中保留喉功能十分困难,张宗敏教授报道了其团队关于颈段食管癌未侵犯喉体和气管者的喉功能保留术式探索。此外,该手术不仅可应用于上述颈段食管癌的治疗,同时还可应用于巨大颈段食管两性肿瘤、侵犯食管的甲状腺癌的治疗。张宗敏教授首创气管横断复位入路,为保留颈段食管癌患者喉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医院刘学奎教授

医院的刘学奎教授以一篇《声门型喉癌额侧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钛网支架喉功能重建的长期结果》,对行声门型喉癌额侧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以钛网支架重建喉功能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术中技术要点、术后短期、长期效果进行了介绍。刘教授及其团队还带来了手术视频资料,形象生动了展示了钛网支架重建喉功能的手术方法。

中医院头颈外科刘杰教授

中医院头颈外科的刘杰教授,介绍了题目为《临床淋巴结阴性声门上型喉癌的择区清扫:单侧还是双侧》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提出了术前影像学检查阴性的声门上型喉癌淋巴结清扫择区的问题。刘教授首先总结了近20年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临床淋巴结阴性声门上型喉癌的择区清扫的文献报道,提出了临床淋巴结阴性声门上型喉癌的转移规律及择区清扫问题。刘教授和他的团队总结了-年cN0声门上型喉癌的例患者资料,通过分析发现对侧转移并不十分常见,初步得出了一些基于回顾性研究的结论。同时他们的团队已开展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获得更高级别的证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支持。

医院周蓉护士

医院的周蓉护士带来的报告是《喉癌患者的临终护理》,周蓉护士就疼痛控制、心理护理、饮食排泄、专科护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她们团队的工作经验,提供了喉癌患者临终关怀、护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首都医科医院李博医生

首都医科医院的李博医生汇报了《改良连续切除在中期舌癌外科切除中的应用研究》。中期舌部鳞状细胞癌的最佳手术治疗方式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的两种术式:连续切除和非连续切除各有优劣。李博医生将改良连续切除与两种传统手术对比,在局部控制、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提出改良连续切除术可以兼顾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中期舌癌外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中南大学湘医院田皞医生

中南大学湘医院的田暤医生带来了《虚拟手术系统及导板辅助下的颌骨病变切除与修复重建》的专题演讲。田医生介绍了6例针对肿瘤或肿瘤原因引起的颌骨缺损的修复手术的典型病例,充分展现了虚拟手术系统及导板技术在修复重建术中优势。

中医院头颈外科屠规益教授

最后,由中医院的屠规益教授进行了总结,屠教授提出临床工作者应重视为患者服务,重视多学科综合治疗,并对本次大会展现出的手术新技术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编辑:徐思源

摄影:宁文娟

报道人:黄楠

审校人:刘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jbby/133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