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头头是道CSCO东

时间:2021-8-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大会序言

CSCO东方头颈肿瘤论坛于年11月28日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ECCO)主办,CSCO头颈肿瘤专委会协办。由中医院唐平章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医院郭晔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会议伊始,大会执行主席郭晔教授致欢迎词,大会秉承多学科、新进展的理念,邀请了九位领域内专家进行学术分享,内容包含年CSCO头颈部肿瘤指南的深度解读、精准诊疗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等,旨在开拓视野、更新知识和增进交流。希望参会人员能从中获益,启发新思路。

大会主席唐平章教授随后致辞道,尽管受疫情影响,CSCO头颈部肿瘤专委会仍能克服困难、潜心钻研,并组织学术交流大会。期待未来头颈部肿瘤领域涌现出更多研究。最后预祝CSCO-东方头颈肿瘤论坛圆满成功。

专场一:指南纵览篇

本环节由复旦大医院周梁教授主持。

头颈肿瘤东西方指南纵览:外科视角

复旦大医院陶磊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心的喉癌患者治疗现状,对于喉癌的治疗,生存率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在保证生存率的基础上考虑喉功能的保留,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喉率在50%-60%。早期喉癌治疗常采用CO2激光(TLM)、开放部分喉手术以及放射治疗,都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对于局晚期喉癌,单一治疗模式疗效不佳,需采用手术与放化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

最后陶教授提出思考,全喉切除逐渐减少,微创、功能保留中国已迎头赶上,与时俱进、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复发/转移头颈部肿瘤治疗趋势。传统治疗的三板斧将与靶向、免疫治疗等手段密切结合,靶向、免疫治疗及肿瘤疫苗研制,将改变今后治疗(手术)模式。人工智能发音设备和合成材料的研发将改变功能保留的理念。外科医生应有足够的胸怀和视野,在头颈部肿瘤患者(除鼻咽癌)临床试验的入组和选择时,外科医生有主导性。

头颈肿瘤东西方指南纵览:放疗视角

医院肿瘤中心杨坤禹教授通过对NCCN、ESMO和CSCO三大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的对比讲解了东西方指南的异同。三大指南均基于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治疗决策推荐时考虑到了各个国家的国情。

但NCCN指南和ESMO指南更推崇器官功能保留治疗,放疗推荐优先级别更高;而CSCO指南,考虑到中国国情,手术推荐优先级别更高,也因为多数单位放射治疗开展历史比较短,中国患者更倾向于手术。因此,大力推动我国头颈肿瘤临床研究的开展,获得基于我国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迫在眉睫。

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超声热化疗中国专家共识

医院方美玉教授从头颈部鳞癌现有国际指南概述及特点和头颈鳞癌系统治疗的推荐两部分进行了讲解。美国NCCN/ASCO/SITC等指南更新紧跟循证医学证据,ESMO/UK/西班牙等欧洲指南更加严谨,遵循循证医学并贴近临床实践。CSCO指南每年更新结合国情,参考高级别证据,并且的分层方面更适合我国患者。并且亚洲各大指南和NCCN、ESMO一致性较高。

从局晚期喉癌视角来看,各国际国内指南在新辅助/辅助治疗或诱导治疗中均推荐含铂方案是基石。免疫和靶向治疗作为头颈鳞癌“系统治疗”与“姑息一线”的重要手段;所有系统治疗方案选择都需考虑前序治疗:大部分患者前序均接受过含铂治疗方案;药物可及性和各国国情及患者人群特征等因素导致东西方头颈鳞癌的药物治疗存同求异。

随后,南京医科医院周俊东医院石建华教授分别就本专场分享内容进行讨论。

专场二:精准诊疗篇

本环节由医院胡超苏教授和上海交通医院钟来平教授主持。

当MASC遇上NTRK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李江教授主要介绍MASC的发现、诊治及与NTRK之间的关系。

NTRK基因最早在年报道于结直肠癌(TPM3-NTRKI)。迄今为止,已发现80余种伴侣基因,对应20余种肿瘤。年,捷克病理学专家Skalova首次报道了一项16例唾液腺肿瘤的研究,并根据形态学、免疫学表型等特征将其命名为MASC(乳腺样分泌性癌)。研究发现16例患者中有14例存在t(12;15)(p13;q25),ETV6-NTRK3融合基因。

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大多数普通型分泌性癌,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手术彻底切除;对于侵袭性生长,尤其是Ki67指数较高普通型分泌性癌需彻底切除+密切随访;对有LN受累普通型SC、HG-SC型分泌性癌则需彻底切除+颈LN清扫。

最后李江教授表示,随着对肿瘤学习的深入,愈发认识到其复杂性,仍有广阔的未知空间待我们研究。

新型放疗增敏药物的研究进展

医院孙艳教授主要介绍了新型放疗增敏药物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进展。

我国头颈鳞癌主要为吸烟饮酒相关和HPV阴性口咽癌,相对放射抗拒预后较差,超过50%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接受放疗/放化疗后出现局部区域失败,因此增敏剂的研究刻不容缓。目前增敏剂研究的困境是疗效不理想,毒副作用大,临床使用不方便等;抗IAP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其潜在的放疗/放化疗增效作用。

随后孙教授分别对DAHANCA-10研究、本院主导的一项鼻咽癌放疗联合Ad-p53基因治疗II期研究和Debio研究进行进展解读,研究显示Debio联合放化疗有明显生存受益。最后孙教授新型小分子靶向肿瘤细胞放射增敏剂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的新型药物组合

医院郭晔教授主要介绍了头颈部鳞癌药物的重大进展。

郭教授首先介绍了头颈部鳞癌的PD-1/PD-L1免疫治疗机制。由于多项研究显示免疫治疗疗效评价较好,且年NCCN.v2指南的发布奠定了免疫治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地位,但并非所有患者均适用,改善西妥昔单抗抗肿瘤性成为治疗突破点。随后郭教授通过对KEYNOTE系列、Checkmate系列及INDUCE等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分析,认为头颈部肿瘤在免疫治疗时代,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甚至新药的研究结果未来可期。

随后,华中医院胡广原教授对本专场内容分享进行讨论。

专场三:免疫治疗篇

本医院袁荣涛教授和广州医院李卫东教授主持。

KEYNOTE-研究数据的深度挖掘

医院曹国春教授主要介绍KEYNOTE-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一线治疗失败后患者的生存率较低——5年生存率低于5%。回顾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治疗方案的演变史,KEYNOTE-是头颈鳞癌治疗史上的关键性研究。KEYNOTE-研究数据经过多次更新,均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在PD-L1阳性人群中获益更佳。免疫治疗已成为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一线治疗的新标准,经研究数据分析,CPS较TPS更适合预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能否取得获益。

最后曹教授总结到:当前研究证据提示,相比于传统治疗,免疫治疗用于一线治疗似乎获益更大,期待有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CheckMate-研究数据的深度挖掘

医院王伟教授主要介绍CheckMate-研究进展。

头颈鳞癌是一种免疫抑制性肿瘤,纳武利尤单抗是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复发转移头颈鳞癌(R/MSCCHN)的免疫药物PD-1抑制剂。

CheckMate-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较标准治疗有显著生存获益,且针对不同人群分析(1LR/MSCCHN铂类不适用患者、PD-L1表达状况、HPV状态、老年人群、亚洲人群、是否西妥昔单抗经治、CR/PR/SD患者)均可观察到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良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最后王教授表示,纳武利尤单抗在头颈鳞癌临床治疗中如何排兵布阵仍需更多研究给出回答。

从JAVALINHN研究的失败论放疗联合免疫

上海交通医院朱国培教授结合JAVALINHN、KEYNOYE-、CheckMate等研究分析了免疫治疗重塑头颈部鳞癌治疗格局。

朱教授从四种联合方式分别分析放疗联合免疫原因:①新辅助SBRT+IO:早期结果令人鼓舞,RT+lO协同效应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而且缺乏可靠的患者选择标准。术前新辅助有病理评估,能否拓展到不可手术的LAHNSCC的诱导运用还不明了。②同期RT+IO:低剂量分割剂量,放疗周期延长,照射范围包含淋巴引流区,同期化疗的使用均是不利IO效果的因素。③术后辅助RT+IO:肿瘤引流淋巴结的缺失,解剖结构的改变,残留肿瘤细胞的手术床免疫抑制环境均是不容忽略的可能降低IO效果的因素。④维持IO:长期用药的毒性,经济考虑,依从性,使用时限缺乏对照队列研究。

朱教授最后总结到,通过学习失败的研究经验,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研究方向、设计更合理的研究方案。

随后,医院郭晔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朱国培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讨论。

大会总结

在会议的最后,医院郭晔教授总结道,正如唐院长所说,头颈部肿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探讨最终制订诊疗方案,这也是未来头颈部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向。通过本次会议,我们学习到最新指南内容以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等,从中受益匪浅,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思路。最后对所有与会的专家进行了感谢,各位同道的知无不言、真知灼见将推动中国头颈部肿瘤治疗的进展,更好地造福患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jbby/128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