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幼儿疾病预防和保健浑江区第四幼儿园卫

时间:2021-8-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春已至

疫未消

预防春季传染病,从我做起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阳光明媚,万物更新,正适合去户外走一走逛一逛,感受春天的鲜活与生机。但现在疫情尚未过去,我们仍要“不松懈、不麻痹”,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哦!

春季踏青要注意

1.注意换季保暖

春季“乍暖还寒”之时,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时风时雨。因此,最好提前查看游玩目的地(尽量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天气资料,出行时的穿着以轻便暖和为宜,随身要带保暖外套。

骑行登山,体力、热量消耗不同,要随时注意衣服的增减。春季天气多变,是感冒的多发季,若得了感冒,运动会加重病情,应注意多休息,等痊愈了再出游锻炼。

2.预防花粉过敏

春天百花争艳,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易过敏的人首先要找准过敏源,医院进行检查,查出自己的过敏源,如果没有进行过彻底的脱敏治疗,春游地点应尽量回避有花之处。

3.防止昆虫叮咬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昆虫滋生的季节,如果你不慎被昆虫叮咬,切莫置之不理,更不可搔抓,而应立即涂擦风油精或皮炎平等糖皮质制剂,被松毛虫、蜘蛛、蜜蜂、蝎子等叮伤后应冷敷处理。

4.击退春困烦恼

“春困”是常有的感受,因此要避免过度劳累,春游时要量力而行,不要登高山走远路。冬季人们室内活动较多,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经过了这样一个运动“低潮期”,人体肌肉松弛,中枢神经、内脏系统的功能比夏秋季降低,韧带较硬,容易受伤。因此,春季锻炼首先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以恢复人体机能为主要目的,不能盲目追求运动量。

5.时刻注意防晒

春季万里无云的天气,紫外线较强,春光中的紫外线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温柔,它会潜入人体直接暴露的肌肤,面部皮肤被太阳晒得绯红发热,千万别用冷水洗面,应该让皮肤休息一会儿再用温水洗。

6.注意风向走势

春游如在外野炊野餐烧烤,要注意风向,不要随便丢弃火种,做到人走火灭,余火熄灭,以免引起火灾。

公共场所需注意

1.准备好健康码,配合管理方查验和测量体温。

2.勤洗手;也可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剂,以便在无法洗手的情况下保持手卫生。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咳嗽打喷嚏礼仪,不随地吐痰,不触摸眼口鼻。

4.不扎堆,与人保持社交距离,牢记“距离产生美”。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春季的气温咋暖还寒,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儿童春季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尤其是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我们学习和工作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危险。大多数的春季传染病都是呼吸道疾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行由甲、乙型病毒引起,丙型流感为散发。流感病程呈自限性,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儿童和青少年的流感发病率高。奥司他韦是治疗和预防流感的首选抗病毒药物,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一般在冬春季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人群普遍易感。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红色斑丘疹、疱疹及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均具有传染性,经呼吸道分泌物、皮损水痘液通过空气或直接接触传播。对易感人群的感染率在90%以上。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病后可获终身免疫,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冬春季节多发。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9~14天,发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黏膜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点,即麻疹黏膜斑又称koplik斑、柯氏斑这是麻疹的典型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度以上,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5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少数人可患第二次麻疹,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普遍具有易感性,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季节为每年的3-5月多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病原体由口、鼻及眼部分泌物直接传给旁人,或通过呼吸道飞沫播散传染。一次感染后,即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但偶见再次发病者。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见于冬春季,近年来春夏季发病较多。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以腮腺肿大、疼痛为特点的非化脓性炎症。本病前驱期很短,发病数小时至1~2日后出现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绝大多数患者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患者的腮腺肿胀前7天至肿胀出现后9天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一次感染后包括隐性感染均可获得终身免疫。本病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有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应观察3周。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高峰在冬春季,本病主要见于年长儿。

预防措施

1.定时开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用食醋喷洒或熏蒸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个人用品毛巾、牙刷、餐具应定期消毒或更换。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工作、生活场所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经常锻炼增强抵抗力。

5.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适时增减衣服;合理膳食,易清淡、高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饮水。

7.勤晒被褥。

8.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勤洗手”是我们预防“病从口入”的重要环节。手是人的身体部位中接触细菌最多的部位,如果不勤加洗手,细菌很容易通过接触来传播。所以小朋友们要记得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哦!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指缝

手心相对,手指交叉

相互搓揉

第四步,洗指背

一手弯曲呈空拳

放另一手的手心

旋转搓揉

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

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

旋转搓揉

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一手五指并拢

放在另一只手的手心

旋转搓揉

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

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

旋转搓揉

双手交换进行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jbby/128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