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高度传染性。民间称为“痧子”,为儿科四大证之一,是小儿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 诊断标准 1.1.1诊断依据 ①早期有发热、喷嚏、流涕、畏光等卡他症状,口腔黏膜见到白色细小的麻瘳黏膜斑。患儿在发病前2-3周有麻疹接触史。 ②持续发热3-4d开始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初见于耳后、发际,渐向头面、颈部,后自上而下延及躯干和四肢,最后见于手心、足底及鼻尖。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③恢复期皮疹消退后,有棕褐色色素沉着和糠麸样脱屑。 ④直接荧光法可检出患儿鼻黏膜、痰及尿沉渣剥脱细胞中麻疹病毒抗原,可见到多核巨细胞。对不典型病例可做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血凝抑制抗体,病后1个月抗体效价较初期增加4倍以上。 具有上述第①~③项即可临床诊断为麻疹(典型麻疹),同时具有第④项可病原学确诊。 1.1.2不典型麻疹诊断 1.1.2.1轻型麻疹 见于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获得部分免疫的小儿,全身中毒症状轻,病程短,麻疹黏膜斑不典型或缺如,出疹期短,出诊顺序不规则,皮疹色淡稀少,无并发症。 1.1.2.2成人麻疹 中毒症状比小儿重,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且无力,咳嗽剧烈、纳杲,发病3--4d后出现皮疹,斑丘疹迅速融合,数天后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孕妇妊娠期间得病可致流产或死胎。孕妇若产前1-2周感染麻疹,则小儿出生后可患先天性麻疹。 1.1.2.3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由于疫苗保存不当而致灭活,数年后再感染麻疹病毒而引起本综合征,潜伏期1~2周,前驱期有发热、轻度卡他症状,可无麻疹黏膜斑,发病后3-4d出现皮疹。反向出疹顺序:先见手心及脚底,后扩展到肢体和躯干,波及面部。皮疹多样化,斑丘疹、红斑、荨麻疹,亦可出现紫癜或水疱。中毒症状较重,常并发肺炎。血中麻疹抗体滴度很高。 1.1.3鉴别诊断 1.1.3.1风疹 全身症状轻,皮肤斑丘疹及枕后、颈后、耳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发热半日至1日出疹。 1.1.3.2幼儿急疹 常发高热,热退疹出,可与麻疹区别。 1.1.3.3猩红热 高热,中毒症状重,有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及扁桃体炎,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的丘疹,发热1~2d后出疹,出疹期高热。 1.1.3.4肠道病毒感染 有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及腹泻,全身或颈、枕后淋巴结肿大,散在斑丘疹,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 1.1.3.5药物疹 皮肤瘙痒,出疹与用药有关。 治疗方案 1.2.1一般治疗 患儿应予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d止,若有并发症则隔离应延长至疹后10d。患者应卧床休息,室内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度与湿度应较恒定,避免过干过热。患儿衣着、被盖不宜过多、过厚,以利散热。供给足够的水分,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维生素A和B,以防角膜软化,失明或口腔炎。恢复期患儿不应忌口。 1.2.2基本药物治疗 1.2.2.1对症治疗 高热患儿可给予物理降温或小剂量退热剂,以免热度骤降而出现虚脱。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用镇静剂。咳嗽时可予镇咳祛痰药,如复方甘草合剂,剂量1mL/(次.岁),3次/d口服,或予超声雾化吸入药物,口服沐舒坦、溴己新(必嗽平)。体弱者可适当少量输血或血浆。 1.2.2.2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病毒唑)10-15mg/kg,静脉、肌肉注射或口服。酌情而定。(编者注:婴幼儿不建议使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因其具有骨髓抑制、生殖毒性等副作用,可试用干扰素等。) 1.2.3并发症治疗 1.2.3.1麻疹肺炎 麻疹患儿若并发细菌性肺炎时,根据可能的致病菌,选用1-2种抗生素,静脉给药。 1.2.3.2麻疹喉炎 麻疹引起轻度喉炎,预后良好。若继发金葡菌感染时,则病情严重,甚至出现喉梗阻。轻度喉梗阻者,可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静脉给药。病情严重者,应加予吸氧、超声雾化吸入等措施,并给予镇静剂,如异丙嗪、地西泮(安定)等。若继续烦躁不安、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紫绀,则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危及生命。 1.2.3.3麻疹肺炎并发心力衰竭 麻疹并发肺炎患儿,若出现气急加剧,烦躁不安,呼吸次数60次/min,心率增快~次/min,肝脏进行性肿大,应立即按心力衰竭处理,氧气吸入,给予镇静剂及洋地黄制剂,毛花甙丙(西地兰)饱和量:2岁0.03-0.04mg/kg;2岁0.02-0.03mg/kg。首剂用饱和量的1/2,余量分2次,给药1次/(4-6h),加入10%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推注,一般不需要用维持量,对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须以地高辛维持,维持量为总量的1/4-1/5,同时应用呋塞米(速尿)等利尿剂。如发生心肌炎,应卧床休息,加用维生素C、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治疗。 1.2.3.4麻疹脑炎 麻疹并发脑炎,主要为对症处理,包括退热、止痉、降低颅内高压等措施,注意防止脑疝、呼吸衰竭发生。 1.3疗效评估 2-3周左右皮疹完全消失,1周左右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正常,全身情况改善,无并发症者为治愈。 1.4预后评估 有关预后的因素中以年龄最为重要,在婴幼儿时期,麻疹易并发严重肺炎,原有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的婴儿发生麻疹时较危重。我国自推行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流行的强度和病死率均已明显下降。 1.5评述 本病卡他期在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的充血横线有诊断价值,过去在临床中未引起重视。近来“接种后麻疹”患儿增多,在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7~14d内出现麻疹,有或无麻疹黏膜斑,出疹顺序不典型,皮疹少,全身症状轻,可无卡他症状。常误诊为其他疾病,应仔细询问接种史,注意此类患儿。 小儿推拿治疗 出疹前期: 初起身热,咳嗽,流鼻涕,眼泪汪汪,疲倦思睡,身热逐渐增高,口腔出现麻疹粘膜斑。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微黄。 常用手法: ①推三关次,揉外劳宫次。 ②按揉风池、合谷穴各10次。 ③拿肩井穴5次。 出疹期: 疹点循序透发,先见于耳后及颈部,渐及头面、胸背、四肢,自上而下遍布全身,以手足心见疹为透齐。疹色逐渐加深,扪之碍手,伴高热烦躁,眼眵增多,怕光,咳嗽剧烈,大便稀,舌质红,苔黄。 常用手法: ①清肺经、清胃经次,清肝经次。 ②按揉掌小横纹次,清天河水次。 ③推涌泉次,推脊次。 疹回期: 疹点按出疹顺序依次收没,体温开始下降,症状逐渐减轻,可遗留有低热,咳嗽,口干,舌红,苔白。 常用手法: ①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次。 ②按揉足三里、脾俞、胃俞各10次。 给患儿勤翻身和擦洗皮肤,注意清洁口鼻,如果眼眵过多者,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擦洗。 ③摩中脘5分钟。 ④捏脊5~7遍。 {辟谷养生堂-成人养生、小儿推拿培训中心} 联系①②13798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