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例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病例分享

时间:2021-9-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病例详情

病史介绍

患者,女,22岁,右乳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术后4年余,右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年。

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03发现右乳外下象限肿物,大小约4.5cm,质硬固定,无压痛,无乳头溢液,无皮肤红肿破溃。

.07医院。

胸部CT:右侧乳腺结节,未见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MRI:右乳外下象限肿物,4.3cm×3.8cm×2.6cm,右腋窝淋巴结肿大,大者1.0cm。

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右乳浸润性癌,右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08.09就诊我院,病理会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级,免疫组化示:ER(-),PR(-),HER2(-),Ki-67(70%),右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诊断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I级cT2N0M0,IIA期。

诊疗经过

.08.01-.10.03内科行新辅助化疗4周期,TC方案:多西他赛mgivgttd1,环磷酰胺mgivgttd1,q21d。.10.16:4周期化疗后复查乳腺MRI,评效PR(右乳肿物最大径4.3cm→2cm)。

乳腺MRI

.10.28乳腺外科行右乳癌保乳术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中见病变位于右乳外下象限,约2cm。术后病理示:肿物大小1.5x1x1cm,乳腺组织内可见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未见明确脉管瘤栓及神经侵犯。肿瘤细胞可见明显退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泡沫细胞聚集,符合中度化疗后改变。淋巴结未见转移癌(0/7)。免疫组化:ER(-),PR(-),HER2(-),Ki-67(+60%)。pTNM分期:ypT1N(sn)0M0。术后于.11.19-.01.21行辅助化疗,TC方案:多西他赛mgivgttd1,环磷酰胺mgivgttd1,q21d*4周期,化疗后出现I度白细胞减少。.02.15-.03.18行术后放疗,右侧乳腺95%PTV50Gy/2Gy/25f,瘤床区95%PTV-boost60Gy/2.4Gy/25f,疗中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04.18复查提示多发淋巴结转移,DFS:2年6个月。颈胸部增强CT示:右侧腋窝、右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短径约2.0cm,不均匀强化,考虑转移。肿瘤标记物正常,骨扫描未见转移征象。

颈胸部增强CT

.05.02行右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纤维结缔组织中见分化差的癌浸润,伴坏死,结合病史,首先提示乳腺癌转移。免疫组化:AR(-),ER(-,0%),PR(-,0%),HER2(-),Ki-67(密集区+50%)。BRCA基因检测阴性。.05.10制定GC方案:吉西他滨(mg/m2)mgd1,8,卡铂(AUC=2)0.35gd1,8,q21d。第1周期化疗后出现I度胃肠道反应,第2周期化疗后出现l度肝功能异常,III度骨髓抑制。2周期后复查肿瘤标记物正常,复查CT疗效评价SD,TTP2个月。

化疗2周期后,与基线影像学检查对比图

.07.10调整化疗方案:白蛋白结合紫杉醇mgivgttd1,8,卡培他滨1.5gpobidd1-14,q21d*6周期,化疗后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2周期、4周期、6周期后评价疗效持续PR。

化疗2周期后与基线影像学检查对比图

化疗4周期后影像学检查

.11.22行右侧腋窝清扫术+右侧锁骨下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未见转移性癌(0/12),另于周围纤维脂肪组织中可见浸润性癌,结合病史,首先考虑为乳腺癌,伴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局部见多量泡沫细胞聚集及灶状钙化,考虑为治疗后改变。免疫组化显示:ER(-),HER2(-),Ki-67(+,70%阳),PR(-),GATA3(-),Mammaglobin(-),GCDFP15(-),AE1/AE3(2+),CD56(-),ChrA(-),Syno(-)。术后.12.18复查CT提示右侧颈后角区可见多发淋巴结,较前增多、增大,大者短径约1.1cm,考虑病情进展。

术前术后CT对比图

.01.07-.02.15行右侧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普通调强放疗,处方剂量:6MV-XIMRT95%PTV50.4Gy/1.8Gy/28f;95%PTVboost,65.8Gy/2.35Gy/28f,热疗增敏5次。放疗后1个月复查CT提示右锁骨上区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大者短径约0.3cm。

放疗前、放疗后1个月CT对比图

患者放疗结束后定期复查,截止年5月病情稳定(PFS15个月)。

.03、.09、.01复查影像学检查对比图

病史回顾

总结观点

01

患者年纪轻,初诊为三阴性乳腺癌并且肿瘤较大,同时有保乳意愿,符合新辅助治疗指症。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做相应的调整,病例中的患者可选择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或紫杉醇联合卡铂,若患者对新辅助化疗药物敏感,疗效明显,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应将8周期新辅助治疗完成后再行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pCR率。

02

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评估主要基于MRI,观察肿瘤大小做为基本的评价方法,若MRI动态增强图像可看到强化,则提示有肿瘤残存,未达到完全缓解。若观察到非肿块的线状强化,则提示有导管内残存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MRI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的误差,对比病理结果,MRI评估的准确性达80%左右。

03

关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方案,TNT研究显示,若患者存在BRCA基因突变,卡铂疗效优于多西他赛,无BRCA基因突变,卡铂与多西他赛疗效相似,结合中国各项研究结果,患者适合做联合化疗的前提下,中国专家推荐铂类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

责任编辑丨井井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hbzz/129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