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ldquoPICC置管rdquo

时间:2021-8-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主治白癜的中心 http://www.0594ptaf.com/

科室

血液科

观察者

周延菊

上报时间

.05.21

案例名称

一例PICC置管侧肢体伴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病例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姓名:宁※

性别:女

年龄:47岁

入院诊断:卵巢癌

病案观察记录:

患者2年4月余前发现左下腹一质硬包块,腹部+盆腔CT符合卵巢恶性肿瘤并肝内、腹膜后多发转移。穿刺PICC后给予紫杉醇(mgd1)+顺铂(20mgd1-5)×11周期。后予EP×3周期后,评估病情,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前增多、增大。全面复查评估病情较前进展,-05-01予更换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mgd1+表柔比星60mgd2化疗,-05-03出院。今为再次化疗入院。于.5.23给予化疗,5.24给予常规液体输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右侧置管肢体及颜面部肿胀,观察滴速较前减慢,穿刺点无红肿,患者未述疼痛,局部无条索样改变,右侧侧颈根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可抽出回血。考虑排除PICC静脉血栓引起的肿胀。立即通知医师,给予上肢B超检查示:右侧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及伴行静脉走行规则,管腔内未探及明显异常团块回声;右侧颈部可见数个增大淋巴结,门结构不清,大者大小约4.8cm×2.9cm,其下缘与锁骨下静脉关系密切,与管紧邻;右侧贵要静脉及腋静脉管腔内可见管样强回声,管周未探及明显异常团块回声。考虑为肿大淋巴结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肢体肿胀。给予拔除PICC导管,抬高患肢,指导患者半坐卧位,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肿胀程度及双上肢皮肤淤血、水肿情况予利尿消肿、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给予每日测量臂围,嘱病人将置管侧手臂伸平,缓慢进行松拳握拳动作,每个周期重复此动作20次一30次,每个周期约2分钟,每天5一10个周期。握拳训练是一种简单的上臂等长肌肉收缩的方法,能通过肌肉收缩促使上肢末梢血液回流,缓解上臂肿胀的症状。加强心理护理,按时巡视病房,耐心解释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嘱病人适当活动,消除其担心及紧张情绪。

病案总结分析:

上腔静脉管壁薄、压力低,是汇及头、颈、上肢、胸部血流至右心房的主要通道。它位于纵隔右前方,在胸骨的后方紧邻右侧支气管、升主动脉,完全被淋巴结链所包绕。上腔静脉前面有纵隔淋巴结,后面是气管旁淋巴结。当受到原发或转移的肿瘤压迫时,常常出现胸颈部静脉曲张、颜面部水肿、上肢水肿。SVCS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肿瘤危象,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迅速解除临床危象,则会迅速危及生命,治疗不当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后果。这样给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每位患者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让患者得到连续的、高质量的系统化治疗护理,及时缓解患者的症状。

经验分享:

PICC静脉血栓临床表现:因为静脉回流障碍,可以出现颜面部、颈部及肢体肿胀伴有疼痛;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区域皮肤颜色改变,严重者可能发紫;还可以出现肢体麻木,部分患者沿PICC导管静脉走向可触及条索样改变,无法抽到回血。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肿大的淋巴结直接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致静脉回流受阻,使上腔静脉或两侧无名静脉显著狭窄或阻塞,导致血液回心脏受阻,引起的以面颈部肿胀及肢体肿胀呼吸困难、头晕、头痛、颈静脉怒张、胸壁静脉显露等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该患者肿大淋巴结压迫PICC导管管腔,导致管腔变窄,从而导致液体滴速减慢。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避免选用上肢、颈外及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尤其是右上肢静脉,由于上肢静脉输液时输人的液体最后由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而上腔静脉已被肿瘤组织侵犯和压迫,血液回流受阻,淤积于上肢及颈部,压迫颈部的动脉和静脉,导致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宜选用下肢静脉穿刺或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药液通过下腔静脉回流右心房,减轻因大量输液引起的压迫症状。

参考文献:张明月戚晓梅南京医科大学附医院恶性淋巴瘤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护理中外医学研究年11月第八卷26期

谭海云 曾丹平 唐美华 陶艳玲(广东医院,广东深圳518116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上肢PICC置管及其护理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6975(2015)21‐1980‐03

护士长签名:郭旖旎

护理公开课投稿邮箱:

hlgkktg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hbzz/128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