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肿热痛解析复方万年青贴敷疗法

时间:2020-1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www.xftobacco.com/

什么是“红肿热痛”?

“红”:指各类炎症。如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咽颊炎、乳腺炎、肠系淋巴结炎、肠胃炎、前列腺炎等。

“肿”:指各类肿物、肿大。如腮腺炎、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热”:指因病引起的反复发烧、高热不退。

“痛”:指各类疾病引起的疼痛、无名肿痛等。如颈肩腰腿痛、神经性疼痛等。

基础知识

中医的尺寸:根据自身手指的宽度衡量

1寸:拇指的宽度为1寸

3寸:四横指的宽度为3寸

透皮贴使用方法

红:炎症

1、咽炎、喉炎、扁桃体炎

神阙:腹中部,脐中央;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

天突:颈部,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具有祛痰止咳、宣肺通气的作用。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具有益气壮阳、清热解表、补虚宁神的作用。

膻中:胸部,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具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的作用。

2、气管炎、肺炎、哮喘、反复咳嗽

神阙、天突、大椎、膻中

肺腧:双穴,于背部。具有解表宣肺、调肺和营的作用。

1、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或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为3寸,两线的中点即脊柱旁开1.5寸处为肺俞穴所在。

注: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为1寸,其余四指横量为3寸。

3、疱疹性咽颊炎

神阙、天突、大椎、膻中

双下颌:下巴两侧,病症反应的局部区域。可减轻临床表现症状。

4、牙周炎

神阙

翳风:双穴,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具有益气补阳的功效,主治牙痛、头痛、偏头疼方面疾病。

合谷:双穴,把单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合谷穴就在肌肉的最高处;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作用。

5、中耳炎

神阙、翳风

听宫:双穴,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凹陷中;可通耳开窍,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牙痛。

乳突:双穴,耳后凸起部位(耳后最高点);辅助治疗面神经炎

6、乳腺炎(症状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乳头溢液、高烧、寒战、脓肿、乳腺变形)

神阙、膻中

乳根:双穴,胸部,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具有通乳化瘀、消痈催乳的作用。

7、肠系淋巴结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于脐周或右下腹,并有固定压痛点,常伴随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

神阙、阿是

天枢:双穴,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的作用。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下3寸;具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的功效。

8、肠胃炎

神阙、天枢

小肠俞:双穴,有通调小肠、清热利湿的功效。骶部,十七椎下2锥,旁开1.5寸。

十七椎(第五腰椎):胯骨最高点平行向后,后正中线上为十七椎。

9、前列腺炎

神阙

中极: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下4寸;具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的功效。

膀胱俞:双穴,骶部,十七椎下3锥,旁开1.5寸。有疏调膀胱,通利水道的作用

肿:肿大、肿物

1、腮腺炎

神阙、翳风、合谷、局部

2、麦粒肿(临床症状表现: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神阙、局部

列缺穴:双穴,左右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即是该穴;

3、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

神阙、天突、大椎、局部

4、痔疮

神阙、中极、局部

长强:尾骨下,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有宁神镇痉,通便消痔之功。

热:发烧

1、普通发烧

神阙、大椎

涌泉:双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2、反复发烧

神阙、天突、大椎、涌泉

3、带状疱疹(中医认为该病多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有关)

神阙、局部涂抹

期门:双穴,胸部,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的作用。

阳陵泉:双穴,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具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强健腰膝的作用。

痛:各类疼痛

1、颈肩痛

神阙、大椎

肩井:双穴,肩上,前直乳中,在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通经活络的作用。

太冲:双穴,在脚背上大脚趾骨与第二脚趾骨的交汇凹陷处,涌泉的位置多在太冲的背侧偏下;具有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2、腰痛

神阙

委中:双穴,膝盖里侧中央(膝盖后面的直线中间);具有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的功效。

京骨:双穴,人体的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有清热止痉,明目舒筋的功效。

肾俞:双穴,腰部,在第2腰椎棘突下,命门穴旁开1.5寸(命门:神阙正对腰部的位置);有益肾补阳,强腰利水的功效。

3、腿痛

神阙、阳陵泉、京骨、局部

4、偏头痛(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

神阙、列缺、太冲

三阴交:双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具有健脾理血,益肾平肝的作用。

5、胆结石造成的疼痛

神阙

胆俞:双穴,于背部,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清肝利胆,清热化湿的功效。

胆囊穴:双穴,小腿外侧上部,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穴)直下2寸;对胆道病有显著疗效,利胆通腑。

日月穴:双穴,上腹部,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具有利胆疏肝,化湿和中的作用。

6、肾结石造成的疼痛

神阙、肾俞、中极、阿是

足三里: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犊鼻:膝盖凹陷中),胫骨前缘偏外一寸。具有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7、痛经

神阙、关元、三阴交

十七椎: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胯骨最高点平行向后,正中线上);具有主理胞宫、强腰补肾的作用。

8、神经性疼痛

神阙、合谷

风府:项部,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骨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有散风熄风,通关开窍的功效。

风池:双穴,于颈部,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前的凹陷处;有醒脑开窍,疏风清热,明目益聪的作用。

万年青攻克疑难杂扫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hbzz/116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