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区异常,要想到的15种疾病影像学院

时间:2018-1-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腮腺正常解剖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近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不规则楔形,底向外,尖向内突向咽旁,分为浅、深两部。

腮腺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

腮腺浅、深叶的划分

U线:通过下颌后静脉最背侧点与同侧颈椎骨最背侧点的连线。

肿瘤完全或大部分位于此线外侧时,定位于浅叶。反之则位于深叶。

此线穿过肿瘤,将其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则定位于浅深两叶。

肿瘤完全位于下颌后静脉前方,定位于浅叶。

1、多形性腺瘤(又名混合瘤)

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良性肿瘤,好发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常见于30-50Y青壮年,无性别差异。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CT:腮腺内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与正常腺体分界清楚。

较大者多为密度不均,内可见液化坏死,陈旧出血和囊性改变及钙化。增强后,较小者可无强化,较大者可呈不均匀增强。

2.Warthin瘤(又名腺淋巴瘤)

发生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良性肿瘤。常见于50Y上男性,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表现为无痛活动软组织肿块。具有双侧发生的特点。

CT:单个或多个圆形肿块,边界清晰锐利,内部密度不均匀,强化与混合瘤相似,可见肿瘤内坏死、囊变区。

腮腺腺淋巴瘤T2WI病灶内明显低信号裂隙征。

腮腺腺淋巴瘤主要包含两种细胞成分: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上皮-淋巴共存的解剖-组织学特征。病灶可囊变,囊腔可为小裂隙至数厘米的腔,内为红染无定形物,含透明的黏液样、乳白色或褐色液体,囊性腔隙含嗜酸性分泌物,偶有晶体形成和板层小体。腮腺腺淋巴瘤一般无出血及钙化。

病灶内T2WI低信号的病理基础为其组织成分为累积的多发微小囊变区,富含蛋白的液体内含有泡沫细胞、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故其在T1WI上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低信号,而增强扫描没有强化

3.基底细胞腺瘤

是单形性腺瘤的一个特殊亚类,罕见。50-60Y发病最多,40岁下少见。好发于女性,多为单发于腮腺浅叶,多呈类圆形,边界清楚。

CT:实性区与肌肉密度相近,囊变常见。肿瘤血供丰富,动脉期实性部分显著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变化不明显。MRI:为等T1稍长T2信号,伴有小囊性变。

4.肌上皮瘤

又称肌上皮腺瘤,少见,好发于青壮年,无性别差异。多发于浅表,大多与腺体包膜相贴。

CT:圆形结节,界清或模糊。常见坏死、囊性变,少见钙化。增强A期边缘显著强化或结节状强化,V期可见明显向心性填充,逐渐均匀强化。

5.血管瘤

好发于婴幼儿,为结节性肿块,也可为弥漫性病变,海绵状血管瘤易沿周围间隙蔓延生长,可见静脉石,呈渐进性强化,MRI强见血管流空信号。

5、血管内皮瘤

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多见于6个月内的婴儿,生长迅速,晚侵犯腮腺全叶及皮肤。

CT:腮腺内肿块,边界清晰,强化明显,且与血管一致,具有特征性,病灶可呈多灶性。

6、脂肪瘤

肿瘤为大小不等的脂肪构成,排列成小叶结构,小叶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及血管相隔。

CT:腮腺内脂肪密度肿块,多为单侧发病。

7.淋巴管瘤

腮腺间隙脉管瘤包括血管淋巴管瘤和淋巴管瘤,属先天性肿瘤样病变,好发于婴幼儿。且有钻缝生长特点。

CT:囊性或囊实性混合性肿块,囊性为主,单房或多房,壁薄,血管淋巴管瘤可见血管强化影。

8、神经性肿瘤

腮腺内有面神经,但此肿瘤较少见。

CT:圆形低或等密度肿块,界清,密度可均匀可伴囊变,增强实性区域轻-中度均匀一致强化。

9.腮腺炎症

包括慢性复发性或慢性阻塞性。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发生和逆行性感染相关,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反复肿胀,间隔期不等。

CT:腮腺体积弥漫性增大,正常腺体的低密度脂肪影为不规则增生的软组织影所代替,叶间间隔和包膜增厚。

10.腮裂囊肿

以第二腮裂囊肿多见,多见于20-50Y,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质地软。

CT:多为均匀低密度肿块,壁薄清晰,合并感染时,内部密度可增高,壁可增厚,可出现强化。

11.粘液表皮样癌

是腮腺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占位性病变。30-50Y多见,无性别差异。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低分化者多为质地偏硬,活动度不良的不规则肿块,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CT:多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内部可有液化坏死和钙化,侵袭性生长。强化明显,患侧颈动脉鞘区可见多发肿大的淋巴结影。

12.腺样囊性癌

多发生于小唾液腺,如腭、颊、上颌窦和腮腺。50-60Y中老年多见。本病易早期侵犯神经,疼痛、面部麻木和面瘫。且发生肺转移。

CT:高度恶性者为边缘不清的肿块,内部可有囊性和坏死。累及及颌面部神经时,神经所经骨性孔管可扩大。因缺少特异性表现,与其它恶性不易鉴别,但当显示有神经受累时,则应首先考虑腺样囊性癌的可能。

13.腺泡细胞癌

多发于腮腺,可两侧发生。多见于50-60Y女性,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似。

CT:具有良性肿瘤的特点,鉴别较困难,可伴有颈深上淋巴结转移。

14.转移瘤

腮腺区的转移瘤多来源于头面部恶性肿瘤,常见为鼻咽部来源。CT可明确显示原发病变。

15.淋巴瘤

腮腺淋巴瘤少见,约占腮腺肿瘤3%~5%,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原发性淋巴瘤少见,而继发性淋巴瘤多见。根据部位,分为结内型和结外型,前者位于腮腺淋巴结而后者位于腮腺实质。临床表现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

单发或多发、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腮腺内肿块;病灶位于腮腺内或腮腺旁淋巴结,单侧或双侧发病;增强扫描轻至中等均匀强化;可见中心坏死,钙化及出血少见;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腮腺实质,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旁肿块。

版权声明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白癜风如何确诊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zlff/82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