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建议

时间:2020-8-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前言:随着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饮食零食化”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科门诊接诊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人很多。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诊断过度,做B超时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就认为是肠系膜淋巴结炎,造成“伪诊断”,造成对这个病诊疗不规范。再者诊断不足,些家长不认为这是个病,通常给以止疼药物临时处理,容易复发,孩子进食时,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进食后腹痛,进食少,长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由Brenneman()首先提出,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发烧、急性腹痛为其临床特点,一般病例药物治疗有效,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炎化脓后形成脓肿,则需外科治疗。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回肠末端,常为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中性粒细胞由小血管进入淋巴窦内,吞噬细菌。有的白细胞可因此而发生变性崩溃,形成细胞碎片或变性的物质。淋巴结内的血管也扩张充血,生发中心增生,窦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增生。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发病前常有喉痛、发热、倦怠不适等前驱症状,然后才出现脐部和右下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可发生腹泻或便秘。这样的发病过程与急性阑尾炎先腹痛后发热正好相反,且发病早期即体温骤升。体检时脐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压痛,范围比较广泛,压痛点不固定。因小儿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

检查: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升高或反而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若发生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伴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时,常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2.B超:末端回肠肠壁增厚,淋巴结肿大。3.CT:可见阑尾正常,淋巴结肿大.4.腹腔诊断性穿刺有时有诊断意义。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依据:1.青少年或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右下腹急性疼痛。2.腹痛起病较急,但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照常活动。3.右下腹压痛不固定,范围较大,有时可触到肿大的淋巴结。4.B超等显示:末端回肠肠壁增厚,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1.急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机会最多。本病压痛部位较阑尾炎压痛点稍高,且偏内侧,压痛点不固定,少有反跳痛与腹肌紧张,而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明显固定压痛点的持续存在是阑尾炎的特点。2.急性肠炎常有呕吐腹泻,可以诊断。3.原发性腹膜炎也多见于儿童,但女孩较多,腹痛较重,范围较广,下腹部的腹膜刺激征也较明显,腹腔诊断性穿刺可抽出稀薄的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革兰染色阳性的球菌。4.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肠结核之后,病程较长,伴有明显的结核性中毒症状,腹痛不剧烈,部位不明确,腹部体征较轻。

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应以非手术为主,决定手术应慎重。

1.非手术治疗

考虑到本病时,应积极保守治疗,如诊断明确,措施得当,一般在24小时内腹痛症状及体征可逐渐减轻和好转,具体措施为:(1)卧床休息,暂禁饮食,严密观察体温及血象的变化,注意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发展(2)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3)采用广谱抗生素,迅速控制感染,中药解毒清热剂也有一定效果。(4)腹部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局限及吸收。

2.手术治疗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因考虑同时合并有其他急腹症时,如不能排除急性阑尾炎,则应果断地施行手术治疗:(1)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经右下腹纵切口进行。(2)适当探查包括回盲部、阑尾与末端回肠及其系膜,女性病人还要探查卵巢及附件,以明确诊断。对于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做腹腔引流;当累及邻近肠管时,有时需做受累肠管的切除。(3)关于阑尾切除如误诊急性阑尾炎而行手术,术中发现阑尾病变轻,而常规探查发现回肠末端系膜淋巴结散在多个肿大,即可诊断为本病。阑尾无论是否合并炎症或炎症很轻,均应予以切除,以防日后腹痛发作时造成诊断困难。(4)关于淋巴结活检多数学者认为取肠系膜淋巴结活检应列为禁忌,因活检后可能带来局部粘连的发生,且此举意义不大。(5)腹腔渗液应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6)术后处理继续应用以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措施。

预后:本病预后良好,常在5-7天内缓解。

蒋宪宾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fshyo.com/zlff/106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