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患儿,男,2岁2月,因「发热2天」入院。 患儿家属代诉 患儿于昨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0℃左右,伴流鼻涕,无咳嗽、咳痰,无腹泻、腹痛,无皮肤皮疹,在家给予「退热药」口服(具体不详),效果不佳,仍间断发热,今下午出现高热,体温达39.0℃,现来我院就诊,门诊收入院。患儿患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 无。 入院查体 体温38.8℃,呼吸22次/分,P次/分。神清,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侧颌下、颈前颈后淋巴结肿大,咽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双侧咽狭部可见散在疱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次/分,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学反射未引出,全身皮肤无皮疹。 辅助检查 -07-22本院血常规示:白细胞16.13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01x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3.92x10^9/L。 初步诊断 1.疱疹性咽峡炎?2.急性扁桃体炎3.肺炎链球菌肺炎?4.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 总结病例特点 此病例特点在于患儿起病急,年龄较小,发病情况及查体检查多考虑常见疾病,1.疱疹性咽峡炎2.急性扁桃体炎3.细菌性肺炎?4.普通感冒?容易误诊、漏诊流感,此病例以发热症状入院,流感季节起病,需警惕轻症流感。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诊断分析: 1.疱疹性咽峡炎:因「发热二天」入院。查体:双侧颌下、颈前颈后淋巴结肿大,咽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双侧咽狭部可见散在疱疹。2.急性扁桃体炎:因「发热二天」入院。查体:双侧颌下、颈前颈后淋巴结肿大,咽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双侧咽狭部可见散在疱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07-22本院血常规示:白细胞16.13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01x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3.92x10^9/L↑。3.细菌性肺炎:因「发热二天」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需排出有无肺炎。-07-22本院血常规示:白细胞16.13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01x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3.92x10^9/L↑。 诊治经过 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血生化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胸片等常规检查;患者年龄小,需排出有无特殊微生物感染,完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行性感冒病毒核酸。完善肠道EV71-IGM检测。 2.给予抗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病毒(炎琥宁)等补液支持对症处理。 3.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4.科学宣教。治疗过程 入院给予经验性抗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病毒(炎琥宁)等补液支持对症处理。 -07-23小便常规示:酮体:2+3.9mmol/l阳性。 血常规示:白细胞8.0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8.4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1×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1%↓、单核细胞绝对值:1.09×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13.6%↑、红细胞计数:4.06×10^12/L↓、血红蛋白:.0g/l↓↓、全程C反应蛋白:63.69mg/L↑、超敏C反应蛋白:10.00mg/L↑。 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A阴性。 血生化示:谷草/谷丙:2.33↑、总蛋白:54.9g/L↓、白蛋白:38.4g/L↓、球蛋白:16.5g/L↓、r-谷氨酰转肽酶:9.0U/L↓、总胆汁酸:10.4umol/l↑、肌酐:27.0u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29.0U/L↑、葡萄糖:3.09mmol/l↓、钾:3.34mmol/l↓。肺炎衣原体抗体(IgM):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阴性(-)。A型流感病毒IgM:阳性(+)、B型流感病毒IgM:阴性(-)。胸片示未见异常。 修正诊断 1.A型流感病毒感染2.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变更 -07-24加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抗病毒治疗,停抗病毒药物(炎琥宁)。 -07-27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1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26.30%↓、淋巴细胞绝对值:4.2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9.00%↑、单核细胞绝对值:0.62×10^9/L↑、血红蛋白:.0g/l↓、全程C反应蛋白2.82mg/L,超敏C反应蛋白2.82mg/L。 患者经积极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抗病毒治疗,发热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示血象中白细胞数下降及单核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提示病情好转,予以办理出院,嘱出院后继续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15mg,一次3袋,一天两次,服药满五天后,停药复查甲型流感病毒抗体。 诊疗经验 患儿体弱,发病初期,急性炎症反应明显,入院经验性抗炎抗病毒用药后,患儿体温明显下降,治疗有效,但患儿血象中明显出现白细胞反常下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正常,单核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升高,患儿此时血生化提示血清蛋白下降,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开始升高,已出现多系统器官功能受累表现,需及早排查A、B型流感病毒感染可能,警惕流感重症病例出现。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难免引起医疗纠纷。对于考虑急性流感时的最佳治疗,就是早期经验性诊断和治疗。早期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的益处:尤其对于重症高危人群,可早期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播,保护更多正常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抑制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进一步损害,减轻中毒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病毒排除,降低传染性,保护其他易感人群。 临床感悟 小儿疾病复杂,需感染科儿科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熟悉掌握各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以下分析总结复习如下: 学习经验一:流感与普通感冒的主要区别 学习经验二:流感的一般鉴别诊断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季节多发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约一周,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跑着及浅表溃疡,周同环绕红晕;病毒分离多为柯萨奇病毒A。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多见于10-30岁之间的青少年,3-4岁以下的患者较少见。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一些病毒(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IV病毒、风疹病毒等)也可引起。常见症状: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5天。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淋雨等。冬春季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的渗出性炎症和实变。临床症状有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典型X线表现为肺段、叶实变。 学习经验三:重症流感病例的诊断 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合并肺炎;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学习经验四: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用量表 作者介绍 鲁进 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学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 黄汉平 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临床专业硕士,医院主任医师,医院科主任,湖北省防痨协会和武汉市防痨协会委员,《临床内科》杂志审稿编委,《医药导报》杂志审稿编委。 「让你的经验和思考帮助更多的人」,投稿邮箱:liugandasai . |